

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它表明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是為了生產和占有剩余價值。即資本家用絕對或相對地延長工人剩余勞動時間,提高勞動強度,改進生產技術等方法,最大限度地獲取由雇傭勞動者創造的剩余價值。它支配著資本主義生產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過程,決定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基本矛盾的日益尖銳化以及資本主義發生、發展和滅亡的歷史趨勢。
1.作詩填詞的能手。
1.推辭和接受。
1.言辭。
2.猶意見﹐看法。
3.談話。
訴訟的言詞聽其辭訟,施其賞罰。
1.亦作"辭詖"。
2.訴訟。
3.謂借故推辭。
1.舊俗農歷除夕﹐親友間互相拜謁祝福﹐家人叩拜尊長互祝平安等﹐謂之"辭歲"。
1.指母親或祖母去世。
1.猶文律。謂作文章的法則。
2.猶辭藻。
3.離開樹枝。
1.謂聽取訴訟之人的陳述。
1.唐宋時代朝廷命官任職的諭旨。
2.話頭﹐詞兒。
3.借口﹐說法。
1.猶談吐。
1.拒絕﹐推卻。
1.辭官退職。
2.告辭﹐告退。
3.解聘﹔解雇。
4.辭去﹐謝絕。
1.托辭謝絕。
1.猶退避。
2.辭別。
1.辭去職位。
1.文辭的意味。
1.猶解雇。
1.辭去(職務)。
1.謂遠行前向人告別。
1.文章學識。
1.文辭的訓釋。
1.言辭謙遜。
2.辭謝推讓。
1.猶言辭嚴義正。
1.措辭嚴肅﹐道理正當。
1.同"辭嚴義正"。
1.同"辭嚴義正"。
1.言辭。
1.猶結盟。
1.因辭別而謁見﹐拜別。
1.辭采和文義。指文章的形式和內容兩方面。
2.偏指文義。
3.猶辭章。
1.宋時﹐鄉里的保正為免除差役﹐向縣吏交納的一種錢款名。
1.辭去封邑。借指辭官退休。
1.辭官退隱的意愿。
2.言辭或文辭的意思。
1.文辭﹔言辭。
2.指口供。
大型詞典。商務印書館1915年出版。1958年全面修訂。1979年起分四冊出版修訂本。詞目以古漢語語詞、典故及古代文物典章制度等為主,共九萬七千零二十四條。1988年出縮印本,合訂為一冊。
修飾文詞的典故或華麗的詞語等辭藻華美。 【辭藻】修飾文詞的典故或華麗的詞語等辭藻華美。
1.舊俗稱送灶神上天為"辭灶"。在臘月廿三或廿四日舉行。
1.猶口供。
1.辭去官職。
2.泛指辭去職務。
1.亦作"辭指"。
2.文辭或話語所表達出的含義﹑感情色彩和風格。
1.辭旨。
1.見"辭旨"。
1.猶辭官。
1.文辭或言辭的情致意趣。
1.說話的內容。
2.猶口供。
1.辭賦作者中的宗師。亦泛指受人敬仰的文學家。
1.猶推辭。
磁針指向地磁北極的方向。
磁性錄音、磁性錄像或數字記錄中,用以記錄聲音、圖像、數據或其他電信號的涂有磁性材料的帶子。通常在塑料材料的薄帶上,涂敷一層粉狀磁性材料制成。要求抗張強度大、耐沖擊、耐磨、平面性好、不易帶電、耐熱、耐濕、厚度均勻、不粘附塵埃雜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