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口袋。
2.
名詞
像口袋的東西。
3.
動詞
〈書〉用袋子裝。
1.
袋子。
1.出自《易·坤》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2.出自《論衡·無形》形之血氣也,猶囊之貯粟火也。一石囊之高大,亦適一石。如損益粟米,囊亦增減。
3.出自《送文暢師北游》詩出其囊中文,滿聽實清越。
4.出自《醒世恒言·陸五漢硬留合色鞋》〔書僮清琴〕右手拿著一張弦子,一管紫簫,都是蜀錦制成囊兒盛裹。
2.
像口袋的東西。
1.出自《敝帚軒剩語·牡猿化牝》廣西橫州山中,猿皆黑,老則轉為黃,其勢與囊俱潰去,化為牝,與黑而牡者交,輒孕。
2.出自又如:膽囊;腎囊。
3.
入囊;以囊盛物。
1.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下》善張網者引其網……引其網而魚已囊矣。
2.出自《新唐書·食貨志三》晏命囊米而載以舟,減錢十五。
3.出自《淞隱漫錄·四奇人合傳》李從之,由是李每來,必囊金歸。
4.出自《〈申屠氏〉序言》因囊六一頭馳祭昌葬所。
5.出自《普曜經·欲生時三十二瑞品》王賜黃金白銀各一囊賜道人,道人不受。
4.
斂藏。
1.出自《管子·任法》世無請謁任舉之人……皆囊於法以事其主。
2.出自《逸周書·武稱》赦其眾,遂其咎,撫其□,助其囊,武之間也。
5.
覆蓋;蒙住。
1.出自《后漢書·黨錮傳·范滂》滂等皆三木、囊頭,暴於階下。
2.出自《童區寄傳》二豪賊劫持反接,布囊其口。
3.出自《郎潛紀聞》五刑備其體,三木囊其頭,刀斧分其尸。
6.
即瓤。果實皮與子之間的肉或瓣兒。
1.出自《西游記》火荔枝,核小囊紅。
2.出自《初刻拍案驚奇》那買的不知好歹,看見船上吃法,也學他去了皮,卻不分囊,一塊塞在口里。
7.
差。
1.出自《凍蘇秦》你比我文學淺,我比你只命運囊。
2.出自《博望燒屯》你退了五萬,肯退了那好兵,都是囊的、懦的、老的、小的、瘸的、跛的,則留下精壯的。
8.
姓。春秋時楚有囊瓦。見《左傳·昭公二十三年》。
1.出自《左傳?定公二年》楚囊瓦伐吳。
9.
用作量詞。
1.出自《隋書·禮儀志四》文武群官朝服,上禮酒十二鐘,米十二囊,牛十二頭。
2.出自《七修類稿·國事八·散粥施藥》朝廷每歲一月,日散粥米二百石,丸藥六千囊。
3.出自《歸去來·在轟炸中來去》一口皮箱,一囊被卷,被趙處長命人搬進了首都飯店。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