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雄性的(指鳥獸,跟“牝”相對)。
2.
名詞
指植物的雄株。
1.
鳥獸的雄性。
1.出自《詩·邶風·匏有苦葉》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
2.出自《史記·封禪書》祠黃帝用一梟破鏡……馬行用一青牡馬。
3.出自《元和圣德詩》乃以上辛,於郊用牡。
4.出自《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牝不勝嬲而竄避,牡無所發泄,蘊熱內燔以斃也。
2.
指不結子的植物。參見“牡麻”、“牡鞠”。
1.出自《儀禮·喪服》牡麻者,枲麻也。
2.出自《禮記·檀弓上》司寇惠子之喪,子游為之麻衰牡麻绖。
3.出自《夢溪筆談·藥議》中國之麻,今謂之“大麻”是也。有實為苴麻;無實為枲(麻),又曰牡麻。
4.出自《周禮·秋官·蟈氏》蟈氏掌去蛙、黽。焚牡鞠,以灰灑之則死。
5.出自《本草綱目·草四·菊》菊之無子者,謂之牡菊。
3.
男性生殖器。
1.出自《神異記》男露其牡,女張其牝。
4.
陽,陽性。與“陰”相對。
1.出自《素問·金匱真言論》陽中之陽,心也
5.
指某些器物的凸起部分。
1.出自《智囊補·察智·鄭洛書》嘆曰:“此必客死,故莫余告也。”遣人偵之近村民家,有石磨失其牡,執來,相?合,一訊即伏。
2.出自《茶香室三鈔·印文陰陽之別》凡物之凸起,謂之牡,謂之陽。
6.
鎖簧;門閂。
1.出自《淮南子·說林》盜跖見飴,曰:“可以黏牡。”
2.出自《顏氏家訓·書證》案蔡邕《月令章句》曰:“鍵,關牡也。所以止扉,或謂之剡移。”
7.
丘陵。
1.出自《大戴禮記·易本命》丘陵為牡,溪谷為牝。
8.
古時陣法名。
1.出自《國語·越語下》凡陳之道,設右以為牝,益左以為牡。
2.出自《淮南子·兵略》左牡而右牝。
3.出自《武經總要前集·制度四·本朝八陣法》牡陣即黃帝五行之火陣,孫子之牡陣,吳起之銳陣,諸葛亮之鳥翔。
1.謂緊密勾結。
1.烈火。
1.火﹑光等旺盛猛烈。
2.指激烈。
1.茂盛。
1.熾盛猛烈。
1.造酒。熾,通"饎"。
1.暴曬。
1.囂張強悍。
1.猛烈地燃燒。
2.火盛貌。
3.用以喻氣焰很盛。
4.猛烈貌;強烈貌。
5.明亮貌。 6.明白貌。
①溫度極高;極熱熾熱的暑假|熾熱難熬。②熱烈熾熱的心|情緒熾熱。
1.燒旺。
①火勢猛烈旺盛,也指情感、欲望的強烈爐火熾盛,鋼水沸┨冢熾盛的情感。②興旺繁盛齊心合力事業熾盛。
1.盛暑,炎夏。
1.猖獗放肆。
1.火勢猛烈,火苗上竄。
1.見"熾焰"。
1.烈焰。
2.亦作"熾炎"。火勢猛烈。
3.比喻權勢和氣焰很盛。
1.猛烈;強烈。
2.猖獗鴟張。
1.繁衍。
1.形容威勢極盛。
2.熾熱。
1.鳥翅的通稱。
2.物體上形狀或作用像翅膀的部分。
1.果實的一種。一部分果皮向外伸出像翅膀,借風力把種子散布到遠處,如榆錢。
1.即翅膀。
1.即翅膀。
1.形容分散,分離。
1.勇士。
1.方言。翅膀。
1.有魚翅的豪華宴席。
1.即翅膀。
1.飛鳥之影,借指鳥。
1.指魚翅。
2.方言。翅膀。
1.皇帝賜給寺院的門榜。
1.帝王的批答。
1.詔書的一種。
2.授官的文書,委任狀。
1.亦作"敕斷"。
2.猶裁斷。
1.謂皇帝賜給寺院匾額。
1.整飭法令。
1.古時朝廷用以傳達命令﹑調兵遣將的憑證。以竹木或金玉為之,上書文字,剖而為二,各存其一,用時相合以為證信。
1.朝廷頒定的律法。
1.敕身。
1.帝王頒賜稱號。
1.猶敕令,詔命。因詔敕須押字判行,故稱。
1.五代時對卑職官員不發告身,中書省錄其授官制辭編號備案謂之"敕甲"。
1.敕命進見。
1.帝王的命令。
1.警誡,教誡。
1.猶警戒。
1.我國古代北方民族名。北魏時亦稱鐵勒﹑高車部。
樂府雜歌篇名。北朝民歌。東魏高歡在一次兵敗后,曾令敕勒族人斛律金唱此歌,以激勵士氣。歌辭為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歌中展現了北方草原的遼闊景象,富于雄壯之美。
1.驅鬼術。道士畫符咒制鬼必書敕令二字以約勒鬼神,故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