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交易,買賣。
1.出自《詩·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2.出自《論衡·答佞》知力耕可以得谷,勉貿可以得貨,然而必盜竊,情欲不能禁者也。
3.出自《晉書·姚興載記上》〔胡威曰〕:“竊聞乃以臣等貿馬三千匹,羊三萬口,如所傳實者,是為棄人貴畜?!?/p>
4.出自《霏雪錄》貧人以楮鏹來貿藥,準病輕重,注善藥緘以畀之,而歸其直。
2.
變換;改變。
1.出自《文選·吳質〈在元城與魏太子箋〉》古今一撥,先后不貿。
2.出自《抱樸子·逸民》夫斥??不以蓬榛易云宵之表,王鮪不以幽岫貿滄海之曠。
3.出自《答晉安王書》炎涼始貿,觸興自高。
3.
交互;錯雜。
1.出自《史記集解序》而世之惑者,定彼從此,是非相貿,真偽舛雜。
2.出自《續高僧傳節要·譯經·唐京師釋玄奘》大業余歷,兵饑交貿。
3.出自《禮記別錄考》吉兇迷其條貫,經緯貿其本末。
4.
輕率地,不加考慮地。參見“貿然”。
1.出自《謝昭文張相公箋》然勇於進而不能自視,度其性之與力堪否,貿然置行而不知止,既而翻然省其中昔之處而無愧者,今也愧日益加矣。
2.出自《西學東漸記》若貿然提議予之教育計畫,似嫌冒昧。
3.出自《碎簪記》子若貿然他遁,此下下策,余不為子取也。
4.出自《鷓鴣六》柳岸不想貿然從事。
1.猶言做得﹑做成。
1.形容身軀細小,腳步輕盈。
1.亦作"丟?"。
2.方言。打瞌睡。
1.放倒。
1.摔倒。
〈方〉(~兒)有失身份;丟人。也說丟份子。
1.謂輕狂放肆。
1.謂求簽。
1.荒疏,荒廢。
2.拋荒。
1.見"丟魂失魄"。
1.形容非常驚慌。
1.形容非常驚慌。
2.謂沒頭腦,無主見。
1.使開;放開。
2.撇去;放下。
1.喪亡。
2.猶言疏失。
1.見"丟盔卸甲"。
形容作戰時狼狽逃跑的樣子打得敵軍丟盔棄甲。
1.形容打了大敗仗時的狼狽相。亦比喻事情的失敗。
喪失體面。
1.活溜;靈巧。
1.轉動貌。
1.形容手忙腳亂。
1.扔下。
1.形容緊急匆忙的樣子。
1.用眉目挑逗傳情。
1.謂做眉眼。
丟臉。
1.妝扮。
1.方言。詈詞。
1.拋掉。
扔掉;拋棄雖是舊衣服,他也舍不得~。
1.亦作"丟針兒"。
2.舊時七月七日乞巧的風俗。
3.又舊時宮廷習俗,則以五彩絲穿九孔針,先穿完的為得巧,遲為輸巧。參閱阿英《女兒節的故事--"七夕"風俗志》。
1.見"丟掉"。
①丟棄那件心事總~不下。②遺失書不慎~,心里好不懊惱。
丟臉~現眼。
1.丟臉;出丑。
1.見"丟三落四"。
形容馬虎或記憶力不好而好忘事。
1.見"丟三落四"。
1.謂因較長時間不接觸而荒疏了。
遺失~行李ㄧ~文件。
放開不管~不干ㄧ這種事趁早丟開手。
1.喪失。
1.俗諺。擱下這樣,又弄那樣,意為忙不過來或應付不及。
1.方言。猶放心。
1.方言。形容合意﹑痛快。
1.謂用眼色向人示意。
1.見"丟巧針"。
1.原為棋術用語◇多用以比喻丟掉次要的,保住主要的。
表示‘這里…那里…’的意思~奔~跑ㄧ~張~望ㄧ~拼~湊ㄧ~倒~歪ㄧ~涂~抹ㄧ~一句,~一句。
1.指三國魏曹植。植曾封為東阿王,故稱。
2.東隅。
3.指阿膠。中藥阿膠以產于東阿縣(今屬山東省)者為貴,因以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