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趙大年林塘秋晚圖
老景青黃筆底收,晴鳧冷雁共汀洲。王孫畫學空花竹,不到銅駝陌上秋。
老景青黃筆底收,晴鳧冷雁共汀洲。王孫畫學空花竹,不到銅駝陌上秋。
我昔游天都,策足蓬萊山。風日不到處,意謂非人寰。
一涉勢利涂,未免塵埃間。了知此身累,痛自鐫冥頑。
浩然動歸志,暫得浮心閑。金焦勝絕地,自古名東南。
兩峰鬰相望,宛若雙云鬟。我欲事幽討,不憚涉險艱。
同行二三子,壯氣不可干。欣然從我游,竟日勞躋攀。
江神亦可人,為我風少慳。要知仗忠信,可以行百蠻。
阿連有童心,平生怯波瀾。欲去足先澀,未語膽已寒。
謂有性命憂,力勉終辭難。我行自不惡,盡得奇絕觀。
匆匆理回棹,此興殊未闌。阿連驚我歸,喜氣形眉端。
殷勤為我賀,不意能生還。索酒共一醉,相對俱歡顏。
青禁羅雞戟,朱明出虎闈。
布宣當浩穰,簡樂著精微。
有志窺成畫,無材守一圻。
徒能歌圣子,重潤更重暉。
紫巖天下志,勇決如百川。一身扶三綱,百丑妬獨妍。
南軒經世學,仰嗣千圣傳。匆匆造膝陳,眾鳥驚虛弦。
油幢入楚澤,不復夢細旃。公乘一節朝,遇合君適然。
物弛久必張,后美開諸先。區區人力衰,今乃還其天。
夷夏早知名,家國嗟獨賢。用大力有余,入細心愈研。
三年尹王都,警柝清夜眠。忠言出荷橐,妙斡天機旋。
反視班伯輩,但覺口語??。要知源流異,孰似周公前。
江湖秋已多,宇宙清無邊。氣凝萬類實,人亦體其全。
況是嵩降辰,誰頌舂容篇。愿公如紫巖,而復得君專。
愿公如南軒,而享箕翼年。赤手洗甲兵,黑頭出貂蟬。
卻從祝融峰,高處尋偓佺。
鵲噪虛簷喜可占,奇薰得得出珍奩。
山??尚帶中原土,淮白仍余東海鹽。
北物遠來難再致,南烹久飫喜相兼。
分甘擬作親庭壽,料想齊眉亦共饜。
心事誰能識,交游得細論。
有居多水竹,此世老丘園。
遺恨成千古,無人作九原。
晚來風政惡,不忍賦招魂。
百里平湖十里堤,新蕪苒苒綠齊齊。
水晶宮里光風靜,碧玉壺中遠近迷。
局外有棋輸與我,口邊得句豈須題。
流鶑卻會幽人意,故向人間一兩啼。
某聞內丹不可見,不待施工自成煉。羲皇以上幾春秋,何啻千千萬萬轉。
到今晝夜流光涌,金烏夜照廣寒殿。余輝散發綴碧落,稀稠紛糾珠玉濺。
沖氣祥精騰太虛,舒卷飛浮態累變。映空曉景綠拖藍,錯綺晚凝紅染茜。
有時震響轟冥蒙,有時熠燿盤飛線。有時清潤垂冰絲,有時怱舞瓊花片。
其間秀結成山川,密木繁林飛鳥蟲魚次第現。龍翔鳳鳴寶藏興,絪缊孕瑞生群英。
四明之麓鄞之曲,育神含和備五福。中有祥光兩派明,內虛外應無不燭。
能聽能言能往復。屈伸俯仰天然奇,不知手舞蹈與足。
二十年前忽轉移,驀過慈川天寶山之西。翠微曲復煙霞深,變化游徙誰復知端倪。
石魚樓閣云氣低,比年往往暫此棲。御風兩渡浙河去,又尋歸路從桃蹊。
桃源深處無人識,縱復經從當面迷。天實秘此丹,所見惟童顏。
暫時一語露一班,不直知音又復還。
奚必生申向岳求,臥龍山水瑞光浮。
御風天上騎箕尾,持節人間占斗牛。
巖下光芒驚走電,筆端河漢瀉新秋。
精神已致鳴山雨,更愿為霖徧九州。
行行疊石正新秋,山氣清涼老火收。
云出半天三五岫,江橫一水萬千洲。
少休官里文書冗,且向仙家洞府游。
白浪卷空瀾蠡岸,望中數點是歸舟。
庭前植三桂,門外栽五柳。
有禽號仙客,愛蓮呼靜友。
鄰墻竹千挺,晚色落杯酒。
終日對此君,烏知非我有。
自古挑才揚,暨漢多書木。才木雖不同,一音貫吳蜀。
大道無異同,奚庸析耳目。千載覺者幾,邇來帝錫福。
所知余百人,宗祖慈湖麓。天地吾施生,四時吾繼續。
日月吾光明,變化吾機軸。夫人同此機,宇內皆吾族。
惟日用不知,被褐而懷玉。禮三百三千,是誰不備足。
父母誰不愛,弟幼誰不育。事上誰不敬,對賓誰不肅。
步步在杏壇,句句香芬馥。群峰穿白云,碧流響松谷。
諄諄帝誨我,敢不拱承囑。夙興筆此詩,既復從首讀。
此讀人不聞,惟有庭前菊。
創平痛方定,醉甚忽解酲。
乃作翻然思,遽能免心驚。
君子足遠慮,小人無隠情。
有言儻可吐,守口何如瓶。
仕至二千石,年余七十秋。
長生應有訣,勇退復何求。
耆舊凋零盡,功名取次休。
莫陪蒿里餞,東望隴云愁。
自古東南第一山,于今無異玉門關。
亂云衰草蒼茫外,赤縣神州指顧間。
擊楫何人酬壯志,憑欄終日慘愁顏。
中原父老應遺恨,祇見旃車歲往還。
杏圃僊游遠,桃源往事虧。
名高孝婦傳,詞掞外孫碑。
孟鼎方知貴,萊衣不復嬉。
生男有如此,天道豈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