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坐
今日頻送客,兀坐心未定。午倦睡適來,鳥語偏滿聽。昏昏半人世,隔屋喧笑競。惱我彼不期,閱動正在靜。清風白晝永,庭影亂復正。悠悠無與言,起步林東徑。
今日頻送客,兀坐心未定。午倦睡適來,鳥語偏滿聽。昏昏半人世,隔屋喧笑競。惱我彼不期,閱動正在靜。清風白晝永,庭影亂復正。悠悠無與言,起步林東徑。
翠煙深樾江村雨,蜀魄催春勸歸去。
勸春春去勸未休,客子傷春慘心緒。
只今蜀土錦城荒,蜀客望西悲故鄉。
故鄉蜀客歸不得,何況當時蜀帝王。
阿鐘五歲已大奇,從我覓字與覓詩。栗梨不愛愛紙筆,此意豈是尋常兒。
吟詩寫字非難事,字畫是心詩是志。器量充周志氣宏,勁筆雄辭皆極致。
吾家鼻祖豐城公,庭叱百萬無虓雄。子孫世襲節義風,流傳直至江西翁。
江西夫子今希有,四經七舉為龍首。不作孫弘曲學儒,文章只是宗元祐。
祖宗積善源深長,爭奇競秀生諸郎。諸郎更有如鐘者,引領丹山群鳳凰。
曉窗讀書肯至午,夜燈瑯瑯明月廡。只今小年已勤苦,從此讀書到十五。
貫經穿史包今古,雪坡癡叔未足多。十駑驥子一躍過,河南晁氏曾有樣。
二十子弟俱高科,汝今群從多兄弟。勛業相期各如意,家塾相師學圣賢。
廟堂再拜傳忠義,羲獻帖,李杜詩,遺蹤雖在不必追。請賡慶歷徂徠頌,更立中興浯水碑。
西風破帽吹不斜,東籬繞行空嗅花。
隔墻酒熟無鄰家,草堂欠醉從誰賒。
亦思峰頭作重九,安得天風吹滟酒。
別駕倘作城南期,賢似江州王太守。
博文約以禮,夫子誨子淵。詳說將反約,斯語在七篇。
由繁乃入簡,此學本圣賢。卓哉紫陽公,道統得正傳。
剖析到精微,而后會大全。譏以為支離,此說恐未然。
閑邪至敬義,簡易斯坤干。后學懶用功,疎略取自便。
借口鵝湖詩,一蹴登青天。浪云即心是,所學竟類禪。
不知格物學,蓋在誠意先。如斯謂之簡,毋乃墮一偏。
此風近頗張,門戶欲自專。君既學雙峰,趨向尚慎旃。
路頭且要正,莫踏船兩舷。
封禪七十二,萬古事未了。
兩儀一開辟,三觀幾昏曉。
自昔祖龍來,訖今歌鳳鳥。
吾嘗登東山,魯亦未可小。
翠駕凋零盡,芒鞋響葉聲。
晴江潮后綠,寒日竹間清。
曝背翁微睡,挑包僧自行。
離京才一日,便覺愜幽情。
底事三年里,才膺兩薦書。
邦侯辨寶晚,使者設羅疎。
知己初何計,能官自有余。
漢庭今欠者,子政與朱虛。
一一溪邊石,堆成幾別離。
青蒲駛檣本,黃葦掠船墀。
話別從今日,云來是幾時。
藏心栗黃蟹,歸買配香炊。
行野醒春困,看山立晝晴。
鳩啼青樾破,鷺匝綠秧行。
物到忘機樂,人因遠俗清。
覓詩無斷句,敲板午茶聲。
我朝詩道愧唐人,魏晉風流更勿論。
莊子于今逢惠子,孔門自昔契程門。
君宜鶑出云霄路,我亦猿吟煙水村。
趁取山人來離谷,梅花湖上返詩魂。
大極何年誕帝孫,中居岱岳鎮乾坤。
三千余載昭明代,七十二君來至尊。
魯甸齊邱雄地勢,秦松漢柏護天門。
兵塵不動綿香火,萬里車書壽一元。
凜凜清獻公,盛德世所儀。
當年章貢治,去止琴鶴隨。
于水取廉泉,于人識濂溪。
廉泉水之清,濂溪道之師。
斯濂愿力學,彼廉猶可為。
風掀晴空作頑冷,雪欲成冰漫翠嶺。
白云崷崒堆不散,玉龍蜿蜒睡未醒。
岷峨太白橫參井,移作西山奇處景。
洪崖安在呼使來,與駕飛車登絕頂。
夜宿槎溪碧草幽,草窗招隠勸巢由。
朝來忽得新詩好,客里俄驚喜氣浮。
秋老空山唳清鶴,天寒野水臥孤舟。
細吟天下黃香句,曉霧輕煙古渡頭。
流水遶門去,愁云壓徑斜。
無人燒柏子,有客問梅花。
橘熟猨窺樹,池空鳥啄沙。
自傷寒谷日,不及照昏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