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和御制聞喜宴詩
圣武將犁老上庭,藝文先選彍中英。
天扶基業生多士,世遇君師集大成。
享備鈞臺同夏啟,果分漢會愧桓榮。
堯言一日周天下,應陋詩人切響聲。
圣武將犁老上庭,藝文先選彍中英。
天扶基業生多士,世遇君師集大成。
享備鈞臺同夏啟,果分漢會愧桓榮。
堯言一日周天下,應陋詩人切響聲。
圣明的武將將要平定北方的敵庭,在藝文方面先選拔出軍中的英才。上天扶持國家基業,造就眾多賢士,世間遇到賢明君師而集得大成。宴享如同夏啟在鈞臺的盛會般完備,賞賜果品卻讓我慚愧比不上桓榮。皇帝的話語很快傳遍天下,相比之下,詩人的吟詠顯得淺薄。
犁:平定。老上庭:指北方匈奴單于庭,這里代指北方敵國。
彍中:指軍中。
鈞臺:古臺名,夏啟曾在此宴享諸侯。
桓榮:東漢經學家,曾得到漢明帝賞賜的奇果。
堯言:指皇帝的話。
切響:指詩人的吟詠
應制詩一般是臣子奉皇帝之命而作。此詩可能創作于皇帝舉辦聞喜宴,賞賜文人之時,當時國家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發展的階段,皇帝重視人才選拔,詩人借此詩表達對皇帝的恭賀與贊美。
這首詩是應制之作,主旨是贊頌皇帝圣明、國家昌盛、人才眾多。其特點是用典豐富,語言莊重。在文學史上,應制詩多為歌功頌德,文學價值相對有限,但能反映當時的政治文化氛圍。
宣南春夢一痕無,卻向江天話酒爐。障壁丑書渾自忘,怪君猶不棄鴉涂。
坐上何郎舊飲仙,別來牢落亦華顛。人生畏友誰能少,太息圭庵不假年!
傷時痛逝老尚書,聞說聰強漸不如。別十七年千萬緒,怕從公語且歸歟!
絮酒哀馀敢久淹?蔣山笑我類髡鉗。如何江海三千里,良覿當前失伯嚴!
勞君驚暮節,助我思流年。
嘒若橫吹管,繁如未破弦。
城殘嘶外月,林暝噪馀煙。
塊坐秋風里,潘郎鬢颯然。
簪笏相摩入殿廬,人皆自笑此區區。豈無只字踰華袞,未必千鐘勝飯蔬。
吾見北山多后倦,誰如東里竟先驅。追隨曳履枌榆社,猶及香山退傅無。
青山四面罩煙霞,
啼鳥聲聲傍野花。
不是黃昏燈火見,
誰知竹里有人家。
嘉禾驛下暫維舟,追感先賢淚欲流。
學術自應超董賈,文章元不讓韓歐。
讀書巖圮蒼苔滿,洗硯池荒暮雨愁。
故里只今多俊彥,不知誰解繼前修。
朱光正中天,陽和倏南流。行邁越萬里,山川何阻修。
長風負大翼,六月須云游。遐以酬宿昔,道義敦所投。
夫君工垂佐,一麾守遐州。踟躕臨岐路,執手野綢繆。
王風四海同,毋曰蠻荒陬。君其嗣德音,慰此友生求。
沙麓開祥兆,河洲邁德風。
壯猷咨故老,柔道息諸戎。
在己儀常損,于民惠少豐。
誰持太史筆,善述九年功。
千山飛瀑響雷車,
雨后洪濤勢轉加。
萬頃白迷沙嶼淼,
一泓青抱石林斜。
杜陵垂釣宜添檻,
漢使窮源擬泛槎。
底用憑欄賦秋水,
豪吟巳屬大方家。
云連天遠水連云
一片天光欲半昏
新月似憐新雁過
伴他孤影落前村
市聲俱不聞,
野色良可喜。
聽公北宅住,
還我東皋子。
蒲衣劍佩綠紛披,
直干亭亭出短籬。
拔地數弓才展葉,
擎天一柱不分枝。
虛心似竹還多節,
瘦骨如棕卻少絲。
日暮蠻兒競猱采,
山風吹下子離離。
紅綠相催春事闌,可能無意待人看。不因送客那能出,衰病經年一據鞍。
攢眉斂目抵風沙,暗度城西十里花。歷肆側聽長短句,緣溪斜著兩三家。
隔沙人語凈
空庭露未稀
起來看月色
溪影冷侵衣
百戰功高賊始摧,九成臺下陳云開。天南父老猶能說,作賦郎君只自哀。
韶石芙蓉幾百峰,石如甲胄是軍容。直須青簡傳千載,早有丹心徹九重。
種瓜東井上,冉冉自逾垣。
與君新為婚,瓜葛相結連。
寄托不肖軀,有如倚太山。
兔絲無根株,蔓延自登緣。
萍藻托清流,常恐身不全。
被蒙丘山惠,賤妾執拳拳。
天日照知之,想君亦俱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