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共甫樞密挽詞三首 其二
世抱忠精節,心睎社稷臣。
拖紳遺奏日,馳驛挾醫辰。
讜論留丹扆,清班閟紫宸。
史魚尸諫后,圣代不無人。
世抱忠精節,心睎社稷臣。
拖紳遺奏日,馳驛挾醫辰。
讜論留丹扆,清班閟紫宸。
史魚尸諫后,圣代不無人。
一生懷有忠誠堅貞的節操,心中向往成為社稷之臣。拖著衣帶寫下遺奏的日子,還派人乘驛馬去請醫生。正直的言論留在了朝廷,清貴的班列卻再也不見他在紫宸殿。如同史魚尸諫之后,圣明的時代并非沒有這樣的忠臣。
忠精節:忠誠堅貞的節操。
睎(xī):向往。社稷臣:關系國家安危之重臣。
拖紳:拖著衣帶,指上朝或處理政務。遺奏:大臣臨終時給皇帝的奏章。
馳驛:駕乘驛馬疾行。挾醫:帶著醫生。
讜(dǎng)論:正直的言論。丹扆(yǐ):宮殿中門和窗之間的紅色屏風,借指朝廷。
清班:清貴的官班。閟(bì):關閉,此指人不在了。紫宸:宮殿名,借指朝廷。
史魚尸諫:史魚是春秋時衛國大夫,以正直敢諫著稱,臨死時還以尸諫來勸衛靈公進賢去佞。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劉共甫曾任樞密之職,在其去世后,詩人為表達對他的敬意和緬懷之情而創作此詩。當時朝廷可能面臨著一些政治局勢的變化,而劉共甫作為社稷之臣,他的離世是朝廷的一大損失,詩人有感于此寫下挽詞。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劉共甫的忠誠正直和為國家做出的貢獻。其突出特點是用典恰當,通過典故生動展現人物形象。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從側面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忠臣的敬重和推崇。
徂年顧我憶匆匆,
猶勝山陰一棹風。
籀史申江新札記,
愛君鄉學繼云松。
入洛深衣已十春,聲名千載有知聞。
不須更結耆英社,溧水前頭獨繪君。
夏后巡游地,茅峰會計時。雙圭開日月,四載集輴樏。
國有防風戮,書仍宛委披。貢金三品入,執帛萬方隨。
相古洪流割,欽承帝曰咨。寸陰輕尺璧,昆命有元龜。
自授庚辰籍,寧論癸甲期。清都留玉女,惡浪鎖支祁。
荒度功攸賴,平成理自宜。神奸魑魅屏,典則子孫貽。
明德由來遠,升遐亦在茲。丘林無改列,弓劍只同悲。
回首辭群后,傷心隔九疑。鳥耘千畝遍,龍負一舟移。
斷草山阿井,空亭《岳麓碑》。芒芒懷舊跡,肅肅禮荒祠。
黃屋神如在,桐棺記有之。筵誰包橘柚,隧或守熊羆。
共訝梅梁失,因探窆石遺。朅來憑吊處,拜手獨陳辭。
千山勝景久薌哉,三度徒教寄詠回。
本異唐宗曾駐輦,空傳丁令有遺臺。
底須石洞花巖到,原匪探奇問景來。
卻笑前遭泐崖處,侵尋應已漶莓苔。
樂山仁者寂不動,面壁老胡機械深。
艮背行庭無別義,佛心即是伏羲心。
一丘兀硉蒼虬住,四面森嚴陣馬齊。
卻笑白云無定相,長時逐雨過前溪。
蜀道溪林勝,無如此地先。
兩溪光練練,萬竹翠涓涓。
世謂齊盤谷,人言過輞川。
吾生聊樂耳,何必問前賢。
事兆機先已決疑,何須休咎揲靈蓍!
但教臺上自隗始,何必蘆中與子期!
心有心心心印處,月看月月月圓時。
和光混俗原非易,不患人知患己知。
薊北才能會,聲華早見收。道高傳吏部,詩好入隨州。別宴當梅雨,官程過麥秋。江湖憂正切,休上望京樓。
津橋南渡頭,落日片帆收。冠蓋新方岳,河山古豫州。樹深燕市晚,云冷爵臺秋。兩地分千里,懷人各倚樓。
十年鸂鶒錦纖纖,風彩朝端舊赫炎。
折檻丹心非石轉,搴帷赤舄有山兼。
閭閻曠見神君化,戶口欣看女伴添。
豈謂亡猿林木及,黿夫元自不容占。
貪看山色步遲遲,
瀑布松濤一路隨。
最好曹娥江落日,
暖風十里晚春時。
望月竛竮出淺霞,背人約莫數年華。
垂楊向夕驚新綠,蠟炬停風結小花。
寂歷影堂香篆靜,蕭清春徑蘚紋遮。
南瞻欲問平安竹,好護劉瓛處士家。
萬柄高荷碧玉員,
芙蓉時見一枝鮮。
何年種此北山北,
便向中間安小船。
稽山形勝郁岧峣,南鎮封壇世代遙。
絕壁暗愁風雨至,陰崖深護鬼神朝。
云雷古洞藏金簡,燈火春祠奏玉簫。
千載六陵馀劍舄,帝鄉魂斷不堪招。
彩鸞弄筆向窗明,
一幅藕花取意成。
記得南湖相見面,
香風五月過臨平。
模楷從來屬李膺,
皋比授業我何能。
倚墻甚欲重參請,
恐累龍門不敢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