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五首 其三
事兆機先已決疑,何須休咎揲靈蓍!
但教臺上自隗始,何必蘆中與子期!
心有心心心印處,月看月月月圓時。
和光混俗原非易,不患人知患己知。
事兆機先已決疑,何須休咎揲靈蓍!
但教臺上自隗始,何必蘆中與子期!
心有心心心印處,月看月月月圓時。
和光混俗原非易,不患人知患己知。
事情在征兆出現、時機未到之時就應決斷疑惑,何必用蓍草占卜來預測吉兇!只要能像燕昭王尊郭隗那樣開啟賢路,又何必在意是像伍子胥在蘆葦叢中逃亡,還是像伯牙子期那樣的知音相遇!心與心之間有相互契合的地方,就像看月亮,每月都有月圓之時。與世俗和諧相處本來就不容易,不要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而要擔心自己不了解自己。
兆機先:征兆出現、時機未到的時候。
休咎:吉兇。
揲(shé)靈蓍(shī):用蓍草占卜。揲,數蓍草占卜。蓍,蓍草,古代常用來占卜。
臺上自隗(wěi)始:指燕昭王聽從郭隗建議,筑黃金臺,尊郭隗為師,吸引了樂毅等賢才。
蘆中:指伍子胥逃亡時藏于蘆葦叢中。
子期:指伯牙子期的知音故事。
心印:佛教語,指心與心之間的契合。
和光混俗:指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處世態度。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經歷世事、對人生和社會有一定感悟之時。詩人或許看到了當時社會在用人、處事等方面的一些現象,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強調做事要果斷、重視賢才之路,追求內心契合,同時要注重自我認知。其特點是用典豐富,富有哲理,在表達人生思考方面有獨特價值。
開簾看春客窗暖,古壁塵埋碧瑤簡。嬌鶯夜挾東風歸,桃株滿林紅玉爛。巷南巷北花參差,飄垂絡擁懸紅絲。藐金揮擲壓豪杰,使酒怒碎珊瑚枝。檐前壓霧連錢動,馱玉歸來寶山重。錦紋屏風龜甲香,海漲思為楚山夢。我生十四猶坎壈,對酒觀天不能飲。諸公盡上黃金臺,空山零落眠云枕。撫劍長歌天為愁,明珠白璧將安投。漢家公侯那有種,衛青牧豕皆封侯。
微子竟何去,朝鮮聞鵓鳩。箕子托佯狂,為人畫九疇。比干諫而死,形骸以為仇。孔圣稱三仁,芳躅傳千秋。迂哉魯仲連,一身奚所求。彊秦并六國,不知曾聞否。刻石遍川岳,尋仙窮瀛洲。古今多帝王,東海空悠悠。更有田北平,除蕪鋤荒丘。管寧終不仕,讀書到白頭。
牛羊歸舍晚,柴門未閉關。暮云千里合,行客一年還。乍喜逢親舊,猶驚出險艱。且將會時酒,稍解別來顏。
旆轉黃山路,舟纚白馬津。送輪時合幰,分驂各背塵。常山喜臨岱,隴頭悲望秦。欲持漢中策,還以贈征人。
冠紱承恩下赤墀,鳳池人贈鳳凰枝。南都晝永文書簡,展玩時吟衛武詩。
遲日條風散曉寒,東郊迎氣轉仙壇。城邊雪送青旂色,天上春開白玉盤。細草乍侵宮路發,歸鴻欲傍苑云看。韶光共道今年蚤,走馬聽鶯過上蘭。
庭草初齊巷柳斜,暖風晴旭野人家。山中夢破尋蕉鹿,杯里弓疑避酒蛇。棋局交情空點檢,機關世道重吁嗟。閑陪白晝馴階鳥,歸數黃昏卜樹鴉。
郎去幾時還,拋奴情忒寡。咒郎鸚鵡嗔,頻叫哥哥打。
龍灣北岸骨堪棲,漠漠愁云片片低。一種印山寒食地,白公墳畔酒成泥。
杭城一別已多年,夢里湖山尚宛然。三竺樓臺晴似畫,六橋楊柳晚如煙。青云鶴下梅邊墓,白發僧談石上緣。殘睡驚來倍惆悵,可堪身世老南滇。
巖竇嵌空南寶花,玲瓏樓閣衲僧家。興來結客窮幽討,沖破晴山幾段霞。渡水捫蘿款石扉,杖藜同著舊緇衣。猶嫌林下諠僮仆,欲學孤云野鶴飛。煙霞絢彩染幽巖,紫翠蔥蘢云木參。幸有幽人共清賞,豈惟風月友成三。夜寒月影照虛廊,境寂心清發妙香。藜藿山林有馀樂,未應肉食念華堂。
風林花影月朦朧,生覺騷人語未工。栽處恰當臨水意,開時曾借落霞功。一枝飛出君真健,三徑思歸我亦翁。卻憶騎驢孟夫子,赤城遙隔轉孤篷。
茅茨聊復寄寬閑,縱目林端見遠山。大是時人不爭處,柴門雖設要常關。
走馬陰山競射雕,嘶風代馬為君驕。英雄不向沙場月,那得鐃歌合短簫。
匡續先生幾千載,周顛仙人安在哉。聞聲便喚竹林寺,見影頓筑文殊臺。浮云四起忽無地,舉足步步愁莓苔。吳越應從下方出,岷峨別向西天開。擬呼圣燈照迷去,更借鐵船凌漢回。山僧一笑挽我袖,何如且住傾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