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憲奏差丘魯瞻還浙江二首 其一
堂堂烏府士,聲已播錢塘。投劾驚神鬼,摛詞凜雪霜。潮回吳渚冷,月落越山長。西浙今非昔,期公正紀綱。
堂堂烏府士,聲已播錢塘。投劾驚神鬼,摛詞凜雪霜。潮回吳渚冷,月落越山長。西浙今非昔,期公正紀綱。
笑里重簪金步搖,鸚哥學語盡能嬌。祇愁淡月朦朧影,難驗微波上下潮。
箋十色,燭三條,東風從此得愁苗。靈蕤袐記分明在,回首神峰萬仞高。
君不見少陵有客字子美,三賦獻罷胡塵起。招魂收淚謁行在,寧論家室三川里。云寒日淡劍閣深,翠華望斷塵埃底。狼虎食人大道傍,回首妻孥須怖此。
亦嘗寄書問訊之,鯉魚何在滄溟徙。晚年雖卜浣花居,心折秦云恨有馀。茯苓不御丹砂就,仙去還來縱目初。乾坤宿醉參橫醒,且策東家舊蹇驢。
鄰里一人安可得,亦無墳冢可蓁蕪。人間偪仄何偪仄,卻自騎驢追李白。
君不見杜老死去傲九天,肯顧帑臭下山川。問予何事知其然,此世此老無姻緣。平生志愿得酒眠,暫時去作酒中仙。況今仙侶瓊琚連,瑤池醉倒阿母前。一瞬人間億萬年,泰山為塵海作田。何處更復有山川,鳳凰五色歌云煙。三川何人莫浪傳,汝曹虱腦真可憐。華清有夢亦狂顛,夜闌秉燭仍悁悁。
君不見狄郎志尚冰玉堅,獨聞此老近作佳城篇。
無待月中聽,
哀吟意已形。
同文從鳥紀,
馳檄指龍庭。
旁午悲邊雪,
零丁寄汗青。
清泉涵片影,
井底血函經。
不見黃生久,
凄其國士心。
籠鵝誰換帖,
放鶴我同吟。
短褐懷中玉,
清徽物外音。
千秋吾道在,
傾蓋一披襟。
真曠遠,空碧卷簾收。為道岸高知是屋,如逢水漲便疑舟。身世可沉浮。
初夏好,門外嫩涼吹。筍點斑痕抽玳瑁,水添綠暈漲玻璃。新結竹邊籬。
雖然大器晚年成,
卓犖全憑弱冠爭。
多識前言蓄其德,
莫拋心力貿才名。
冬盡平蕪芳草綠。開到春梅秋菊。黃白新妝束。亭亭一樣人如玉。
淡月橫斜疑影獨。卻伴晚霜高躅。風味看俱足。林逋合傍陶潛宿。
一灣春水繞人家,兩岸馀波濺碧沙。
咫尺煙津虛過客,浮沈古木欲棲鴉。
云封遠岫千層渺,草長荒田一望賒。
共訪仙源何處是,隔溪依約有桃花。
誰將天上瑯玕樹,栽向連灣綠水湄。歲晚江空鸞鳳遠,白云幽石自相宜。
瀟灑含風玉數莖,若何偏向石間生。貞心諒有夷齊識,耐慣冰霜老更青。
者僧問處絕誵訛,
就便拈來付與它。
嫩綠枝頭紅一點,
動人春色不消多。
我謂君才似楚騷,文章自可作清曹。
但持古道徐而待,莫顧時人毀與褒。
水以源深流自遠,竹因根老節(jié)彌高。
如今且作東山臥,萬事紛紛比一毛。
海曲終歸自竄人
中書坐領歲華新
救黥醫(yī)劓知難暇
卻寫霜筠寄病身
張公少年好畫馬,用筆不在韓干下。畫鷹或作烏尾訛,一時好事傳宣和。
此幅獼猴更希有,我驚見之不離手。深山古崖霜氣嚴,石壁洗出峰棱尖。枯樹蕭蕭古藤罥,藤絲墜處風吹亂。
二猴連臂學掛藤,一猴挽藤身精能。回頭側面紛相向,性情總在藤絲上。
疑是巴南峽口來,吟時莫遣騷人哀。又疑逼近黃陵廟,斑竹琮琤鷓鴣叫。
我為作歌稱神奇,真宰所造人能之。張公答云安用此,此曹跳躑聊為爾。
棲鸞高士。文采風流誰得似。年德雖高。對酒當歌氣尚豪。
明眸皓齒。一朵紅蓮初出水。膝上安排。愛惜須教不離懷。
銅魚山高一百尺,
山頭井深不盈尺。
銅魚飛去影冥冥,
空有長熊作人立。
榛草荒寒浣風露,
松桂蕭條戀崖石。
巖虛壁壓遺刻暗,
磴絕梯懸古苔澀。
凄冷氣象幾百年,
姜子書堂竟誰識。
位重平章何足道,
名侶金鑒聞在昔。
朝廷暇豫直諫聲,
時事倉皇叩馬力。
奇才本自在山林,
編摩未審何書策。
平生負氣本落落,
邇來望古還惻惻。
銅柱迢遙邊嶠峙,
翼軫倉茫煙霧積。
誰憐海角空蜃氣,
徒爾山靈護礎石。
陰雨濛濛遠江合,
晴云溶溶半山出。
林巒清曠無古今,
公應未減真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