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
笑里重簪金步搖,鸚哥學語盡能嬌。祇愁淡月朦朧影,難驗微波上下潮。
箋十色,燭三條,東風從此得愁苗。靈蕤袐記分明在,回首神峰萬仞高。
笑里重簪金步搖,鸚哥學語盡能嬌。祇愁淡月朦朧影,難驗微波上下潮。
箋十色,燭三條,東風從此得愁苗。靈蕤袐記分明在,回首神峰萬仞高。
歡笑中重新插好金步搖,鸚鵡學舌的聲音嬌柔可愛。只愁那淡月朦朧的光影,難以驗證心潮如微波般起伏。十色信箋,三支紅燭,東風從此種下愁緒的苗頭。靈妙的秘籍記載分明還在,回頭望神峰高入萬仞云端。
金步搖:古代婦女首飾,以金銀絲制成花枝形狀,上綴珠玉,行步則動搖,故名。
祇:同“只”。
箋十色:多種顏色的精致信箋。
燭三條:三支蠟燭,或指長夜未眠時的燭火。
靈蕤(ruí):靈妙的花,此處或指珍貴的秘籍。
袐(mì)記:同“秘籍”,隱秘的記載。
仞:古代長度單位,七尺或八尺為一仞,萬仞形容極高。
此詞具體創作背景暫無明確史料記載,推測可能與作者的個人情感經歷相關,或為追憶某段難以復得的往事而作。
全詞通過生活細節與意象的鋪陳,展現情感由歡轉愁的變化,以細膩筆觸刻畫內心波動,結尾“神峰萬仞”升華意境,體現含蓄深婉的詞風。
古縣蕭條秋景晚,
昔年陶令亦如君。
頭巾漉酒臨黃菊,
相思不恨書來少,
佳句多從闕下聞。
茜馬渡瀘水,北來如鳥輕。
幾年朝鳳闕,一日破龜城。
此地有征戰,誰家無死生。
人悲還舊里,鳥喜下空營。
弟侄意初定,交朋心尚驚。
自從經難后,吟苦似猿聲。
百鳥有啼時,子規聲不歇。
春寒四鄰靜,獨叫三更月。
青油幕下白云邊,
日日空山夜夜泉。
聞說小齋多野意,
枳花陰里麝香眠。
白露曖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點落玉盤空。
竹動時驚鳥,莎寒暗滴蟲。
滿園生永夜,漸欲與霜同。
竹房誰繼生前事,
松月空懸過去心。
秋磬數聲天欲曉,
影堂斜掩一燈深。
窮通應計一時間,
今日甘從刖足還。
長倚玉人心自醉,
不辭歸去哭荊山。
古槐煙薄晚鴉愁,
獨向黃昏立御溝。
南國望中生遠思,
一行新雁去汀洲。
與君同在少年場,知己蕭條壯士傷。可惜報恩無處所,卻提孤劍過咸陽。
行人立馬強盤回,別字猶含未忍開。好去出門休落淚,不如前路早歸來。
高樹蟬聲入晚云,
不唯愁我亦愁君。
何時各得身無事,
每到聞時似不聞。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帶雨痕。
新水亂侵青草路,
行子喜聞無戰伐,閑看游騎獵秋原。
靡草似客心,年年亦先死。
無由伴花落,暫得因風起。
歲盡貧生事事須,就中深恨酒錢無。
故人充壽能分送,已供時節深珍重,況許今朝更挈壺。
亂峰碎石金牛路,過客應騎鐵馬行。
白日欲斜催后乘,
蹇步不唯傷旅思,此中兼見宦途情。
滿庭詩境飄紅葉,
繞砌琴聲滴暗泉。
門外晚晴秋色老,
萬條寒玉一溪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