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老前歲相別約歸括蒼便游四明今不知何地暇日有懷
春色重來意未闌,故人一去肯復還。
括蒼洞天掃舊隠,補陀海岸尋神山。
杖屨云煙遠游樂,衣裳風雪行路難。
鴻飛冥冥鷗浩蕩,安得置之雞鶩間。
春色重來意未闌,故人一去肯復還。
括蒼洞天掃舊隠,補陀海岸尋神山。
杖屨云煙遠游樂,衣裳風雪行路難。
鴻飛冥冥鷗浩蕩,安得置之雞鶩間。
春天再次來臨,我的興致仍未衰減,老友一去,怎肯再回來呢。他應去括蒼洞天清掃舊日隱居之地,到補陀海岸探尋神山。拄著拐杖,在云煙中盡情游樂,卻要忍受衣裳沾滿風雪、行路艱難之苦。他如鴻雁飛向高遠之處,如海鷗在浩蕩天地間遨游,怎能把他和那些雞鴨放在一起呢。
意未闌:興致未減。
肯:怎肯。
括蒼洞天:道教洞天福地之一。
補陀:即普陀山,佛教圣地。
杖屨:拄著拐杖,穿著鞋子,指出行。
鴻飛冥冥:鴻雁飛向高遠之處,比喻遠走高飛,避世隱居。
雞鶩:泛指家禽,比喻平庸之輩。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題可知,詩人與友人范老前歲相別,約定歸括蒼后游四明,但如今不知其去向,在閑暇時因思念友人而創(chuàng)作此詩。當時可能社會環(huán)境較為平靜,詩人在日常的生活中因對友人的牽掛而有感而發(fā)。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思念與贊賞。其特點是想象豐富,通過對友人可能行蹤的設想展現(xiàn)友人的生活狀態(tài)。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xiàn)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友情的珍視。
小園得雨蘚苔滋,
不覺春來物候移。
昨夜新雷又驚蟄,
百蟲悽抑助敲詩。
茉莉銀絲穿鬢邊。玉珠圓。
酒闌燈灺枕函閑。可人憐。
欲放仍含香細細,蒂排聯(lián)。
彎痕如月壓鬟偏。殢云眠。
蕭蕭古易水,秋風吹白楊。
荒臺恣遐矚,日暮縈悲傷。
幽薊多壯士,任俠險不臧。
輕身噬猛烈,白虹經天長。
報丹事不成,荊高空激昂。
吁嗟于期頭,千秋誰復償。
小樓角。一樹新桐孕萼。湘簾冷,雛燕怯飛,那更東風曉偏惡。
菱花瑩妝閣。淡淡臨窗梳掠。玉梯畔,隨意行來,一種天真最難學。
無言映珠箔。正閒拂霜毫,字仿釵腳。姍姍影并爐煙弱。
旋小歛鴛硯,微揎羅袖,筍嬌荑嫩宛似削。把鬟縷低約。
珠珞。鎮(zhèn)閒卻。愛扣綴通犀,鞋繡文雀。藥房深處葳蕤鑰。
恰襟上香暖,鬢邊花落。這般情景,怎教我,不念著。
堂成忽枉司空駕,坐倚斜陽對海天。近處自便泉與石,靜中真愛日如年。多情欲下南歸榻,有夢還隨北去船。迤邐到京春已暮,薰風歌里和虞弦。
別自金溪二十秋,春風忽起草堂幽。兩行西服仍青野,一臥東山遂白頭。廊廟合興新揖讓,衣冠爭羨古風流。遙知今夜懷人地,應在江南勝槩樓。
饑蠶未得食,宛轉不自持。
食蠶聲如雨,但食無復知。
老蠶不復食,矯首有所思。
君畫三蠶意,還知使者誰。
我住難期夏,君歸豈待秋。
投章同縞帶,共敝愈輕裘。
浩浩群屬玉,陰陰黃栗留。
敘行如有寄,伺處覓孤舟。
鄖中君昨住,念我薊門行。
落日他鄉(xiāng)夢,浮云薄宦情。
山通秦虢略,驛過楚方城。
欲問沉酣事,唯應乞步兵。
千兵款戶迂紅旆,
四壁留題拂紫苔。
他日北山傳故事,
愿將猿鶴比云來。
祈招興詠幸三思,
叔世陵夷亦可悲。
門戶已開閩蜀洛,
坡公端不合時宜。
長堤一碧望中新,畫手終輸造化真。
蟬意本來耽密蔭,馬蹄曾未踏紅塵。
客涂煙景渾忘夏,南國鶯花久失春。
仁政似聞傳種樹,孝寬今日是何人?
春事三分破二分,山郊勸相豈虛文。通宵已過臺前雨,破曉誰耕隴上云。
士女攜壺方雜遝,老癃扶杖亦歡欣。迂疏為郡渾無補,只把豐年答圣君。
風月聯(lián)翩別駕分,雙鳧飛舄總能文。苔痕點綠山頭石,花影浮紅水面云。
一舸鴟夷聊爾爾,千巖啼鳥自欣欣。徘徊斗粟歸田緩,堪笑癡頑老使君。
澤國今宵歲欲除,小齋無寐獨躊躇。朝來天子新開歷,還見春風到草廬。
抱戚江鄉(xiāng)六載馀,燈前驚嘆二毛初。平生多少風云氣,竹帛勛名半已虛。
名下奇童洵不虛,清貧亦復兩相于。
弦歌養(yǎng)母樵薪后,衫纻登朝賜果初。
留客何妨鄰有粟,臨文可使案無魚。
金牛山指茶山路,淼淼江湖訪故居。
繞廊愛聽雨潺潺,
梅已成陰石更頑。
獨坐無人共寥寂,
愁心一夜寄南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