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王生畫三蠶蜻蜓二首 其一
饑蠶未得食,宛轉不自持。
食蠶聲如雨,但食無復知。
老蠶不復食,矯首有所思。
君畫三蠶意,還知使者誰。
饑蠶未得食,宛轉不自持。
食蠶聲如雨,但食無復知。
老蠶不復食,矯首有所思。
君畫三蠶意,還知使者誰。
饑餓的蠶兒沒東西吃,身體扭動不能自持。吃著桑葉的蠶,聲音像下雨,只顧吃不再有其他感知。老蠶不再進食,抬頭好像在思索著什么。你畫這三只蠶的用意,可知道寓意的是什么嗎?
宛轉:形容蠶身體扭動的樣子。
自持:自我控制。
矯首:抬頭。
使者:這里指畫中三只蠶所寓意的事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是詩人看到王生所畫的三只蠶和蜻蜓的畫作后有感而發。當時詩人或許處于對生命、生活有所感悟的階段,借題畫詩來表達內心想法。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蠶的不同狀態引發對生命的思考。其特點是通過平凡的蠶來表達深刻哲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敏銳的觀察力和對生活的思考。
吾道初彫喪,名公竟典刑。牧民沾漢璽,詔子有韋經。阻奉金鑾對,虛埋石槨銘。登門人已往,遺范儼丹青。
將軍秀氣鐘衡湘,桓桓武略天下揚。運奇畫策掃秕糠,蠻酋喙息如驅羊。璽書屢下褒忠良,干城千里恢封疆。繩繩祖武昭重光,斗間紫氣懸干將,歸來慶燕忠孝堂。繁弦急管飛璚漿,親恩君寵不可忘。簪纓奕葉云仍長。
一棹尋江寺,潮平風浪稀。道心孤嶼上,世事隔禪扉。幽映綠楊動,晴空白鷺飛。我來人境外,閑坐對清暉。
詩人歌壽母,令我亦同然。白發俱難老,黃流更駐年。人分長命縷,客至小春天。歲歲萱花會,無窮是此筵。
京華帝城春事幽,相君家住城南陬。垂楊缺處水當戶,燕子飛時花滿樓。賓客金魚懸玉佩,兒孫錦帶掛吳鉤。鄉園父老儻相問,佐國元勛今白頭。
茨茅得苫遮貧寓。竹籬外、黃泥路。白草春來青便著。石陬蛩兒,柳梢燕侶。與我依依訴。秋深也有秋情趣。荊棘叢中鷓鴣語。卻比塵情深幾許。夜云來過,更燈明滅,臥聽檐牙雨。
江閣斜陰倒碧流,釣臺崛立水云幽。圖中物色今誰肖,帝側星文不可求。往矣功名成鄧寇,時哉心跡合巢由。南陽舊識狂奴態,底事猶持諫議留。
沿途聽潺湲,蒙茸冒沙石。誰知此山下,千里在咫尺。潭潭光明宮,皎皎心印宅。石細泉自香,水凈林逾碧。太清無潛鱗,至弱而能力。玉龍出蒼峽,威勇壯莫敵。風雨填空來,萬夫助推激。座中起波濤,足下殷霹靂。我來縱雄觀,神意了莫逆。心鏡凈表里,坐久萬籟息。悠然到平淡,渙若春冰釋。棲遲羅書記,想像劉賓客。勝緣在山閒,每至忽有得。何以謝山靈,作詩慰岑寂。
郁郁千歲精,長此百丈姿。磊砢非一節,蔥翠恒若斯。托生細草叢,常抱云端思。我兄人之松,輪囷將似之。早歲涉坎壈,霜霰發離奇。中年際條達,雨露敷華滋。風清濤韻遠,月照涼飔遲。哀猿與倦鳥,引接無窮時。下豈無薈蔚,陰云偃蓋垂。所遇誠千態,松心終不移。歲寒人目短,桃李爭見嗤。我兄壽者相,靈椿相與期。愿言加餐飯,兼餌飛節芝。鶴發象麈尾,長養小龍枝。幸非楓柳種,楚楚秀階墀。
栽松藝竹舊林丘,失意歸來更不愁。縱使浮名磨滅得,好詩云鎖越山頭。月影亭亭上小窗,烘乾瓦背夜來霜。扁舟欲載青山去,尚戀梅花一陣香。
跨虛凌倒景,連云詎少陽。璇極龍鱗上,雕甍鵬翅張。千尋文杏照,十里木蘭香。開窗對高掌,平坐望河梁。歌響聞長樂,鐘聲徹建章。賦用王延壽,書須韋仲將。龍來隨畫壁,風起逐吹簧。石作芙蓉影,池如明鏡光。花梁反披葉,蓮井倒垂房。徒然思燕賀,無以預鹍翔。
疏簾淡月和煙入,琵琶深夜愁弦澀。莫奏踏羅裳,沙寒聞雁娘。重衾宵夢午,夢憶蓮花浦。歸棹帶星瀾,隔船窺舞鸞。
曹范梅峰下,安輿晉水傍。百年虧上壽,五鼎富前喪。鸞鑒塵初合,龍龕木已蒼。平生足陰德,親受伯仁觴。
世間草木紛無數,惟有此君名最著。虛心勁節珊瑚枝,四序青青任寒暑。渭川之上淇水隈,千枝萬葉連云開。南邦又說瀟湘盛,知是何年分種來。都城片地千金直,竹石園林應罕得。吁嗟一日不可無,誰解風流寫真跡。太常健筆追文郎,遠吞淇渭淩三湘。興來掃就參差玉,自有天然風露香。石根元氣淋漓濕,宓妃鼓瑟英娥泣。佩環墮地疑雨聲,旌蓋排空作人立。新圖捲翠入天曹,寒標直與秋爭高。蒼龍變化露頭角,丹鳳縭褷見羽毛。陰云不開蒼雪積,老勢崢嶸欲千尺。虛堂風生白晝靜,恍惚晴空飛霹靂。主人相對偏相知,一生與爾同襟期。豪吟每和伶倫調,進德長歌衛武詩。我亦從來慕君子,幸挹高風結知己。愿言共保堅貞姿,挺立歲寒霜雪里。
虎守天門未易通,庾塵無扇障西風。主人何負盜憎主,公論不明私害公。老伏固非千里驥,冥飛似是五噫鴻。紛紛往事渠知幾,都付崧巔一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