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孫十月九日生日翁翁為賦詩為壽
正過重陽一月時,龜堂歡喜抱孫枝。
棄襦已足驚關吏,堆笏寧惟取世資。
落筆千言猶細事,讀書萬卷要深期。
汝翁豪杰非今士,不用擔簦更覓師。
正過重陽一月時,龜堂歡喜抱孫枝。
棄襦已足驚關吏,堆笏寧惟取世資。
落筆千言猶細事,讀書萬卷要深期。
汝翁豪杰非今士,不用擔簦更覓師。
剛剛過了重陽一個月的時候,我在龜堂滿心歡喜地抱著孫兒。孫兒長大后才華出眾足以讓關吏驚嘆,將來為官定能積累眾多笏板,不只是獲取世間資財。落筆能寫千言只是小事,期望你能讀萬卷書有更深入的學識。你的爺爺我是豪杰而非當今一般人,你不用背著傘去別處尋覓老師。
重陽: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
龜堂:詩人住所。
棄襦:《漢書·終軍傳》記載終軍年十八,從濟南當詣博士,步入關,關吏予軍襦。軍曰:“大丈夫西游,終不復傳還。”棄襦而去。后以“棄襦”表示少年有大志。
堆笏:古時大臣上朝用笏,官位越高,家中所積笏板越多,“堆笏”表示官位顯赫。
世資:世間資財。
擔簦:背著傘,指外出求學。
此詩創作于詩人孫子十月九日生日時。當時詩人處于晚年,享受著天倫之樂,對孫輩充滿了關愛與期望,于是寫下此詩為孫兒祝壽并表達自己的期許。
這首詩主旨是為孫兒生日祝壽并寄予期望。其特點是情感真摯,用典自然,體現出詩人對家族傳承和晚輩成長的重視,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日常生活情感的細膩表達。
仲秋久不雨,殘暑氣猶鬰。晝夢化飛鴻,青冥脫羅罻。
果有叩門者,嘉招為湔祓。林下見高人,杯中得佳物。
世故萬不平,如利劍一刜。何況詩家流,談鋒出奇倔。
味同本道合,心敬匪貌屈。維茲古琳宮,巋然金碧屹。
生云石巑岏,蔭日樹蓊蔚。更有竹萬竿,風梢互披拂。
黃冠作何行,享此傲簪紱。吾儕許借景,仙意亦仿佛。
其徒傳異書,升空白日歘。腐儒早知命,靈丹未甘乞。
座間亦有賦,腸枯語言吃。崖根茗泉深,尚留一再掘。
癖性愛古寺,鬰鬰烏龍山。癖性愛古樹,萬松擁禪關。
偶與二三僧,共此一日閑。索茗古寺里,系馬古樹間。
樹古生涼飚,寺古殊塵寰。古貌各清怪,古心俱恬憪。
忽有古笛聲,牧兒度前灣。古人謂不足,古風斯已還。
漢代哀牢種,瀘南大渡河。其都居善闡,有水號牂牁。
丞相祠諸葛,將軍畏伏波。石扶碑故在,銅作柱難磨。
古但羈縻耳,今如震懾何。一戎平六詔,萬旅削三峨。
跣足遑機弩,氈頭敢荷戈。鬼王牽駿駔,冺國效文螺。
梵供花優缽,經傳葉貝多。異香燃篤耨,碩果噉波羅。
碧鈿懸珠珥,銀鉤摘象馱。深秋如夏熱,窮臘亦春和。
霧毒飛鳶墮,風腥巨蟒過。已還生定遠,猶類病維摩。
宦思輕髦梗,閑心愿澗阿。此鄉非瘴土,何幸小婆娑。
西鄰幾老革,六博喝雉盧。
倚樓俯長道,飲豪語言粗。
東鄰乃販子,遇夜召朋徒。
大鼓恣考擊,吹彈更歌呼。
書室一燈暗,笑此寒老儒。
子去桐江路,諸生迓水濱。
為言前郡守,獨憶老詩人。
揖拜衣冠古,歌游棟宇新。
故吾誰見念,辛苦戰場塵。
良苗所至已沉沒,寄語云師盍少休。
暮境豈堪逢歲惡,腐儒可但為身憂。
敗墻蛇出頻穿戶,濕柱蝸升欲上樓。
擬問鄰酤破岑寂,督郵聞說酢如榴。
慈顏才一識,近獲拜書樓。
忽化金棺火,應添石室籌。
鄉鄰傳閫范,吊祭盡儒流。
令子今和靖,詩名甲此州。
起伏難前定,行藏喜自由。
足堪娛壽母,幸不乏先疇。
酒具饒魚蟹,郊居少應酬。
兩無慚事育,何用到壺頭。
猶憶兒時襁褓中,天南跋涉到江東。
間關嶺海三千里,倏忽星霜六十翁。
追遠無涯心事苦,茍生何益暮途窮。
雪消日薄寒尤力,獨倚危樓數過鴻。
往時淟涊玷蕃宣,處士名聞積有年。
甚欲同傾彭澤酒,未能略送始興錢。
細看好句無疵處,時出名言亦自然。
苦海愛河爭沒溺,禪窗一榻篆茶煙。
垢癢頻搔虱欠烘,泥行草宿嘆匆匆。
欲紉衣苦無針線,每煮羹難得菜蔥。
險惡固宜防賊盜,愚頑莫可恕奴僮。
閑人況是身為客,是事難將昔日同。
湍溪漲梅潦,一夕十丈強。
愚哉浴馬僮,視之如尋常。
高岸一失足,馬尚能騰驤。
僮尸不可得,漂流落何鄉。
握轡徒自謹,墮穽已足傷。
人間平坦途,中亦有海洋。
意外無憂惱,予心豈厭貧。
索錢紛債主,賒藥愧醫人。
坐喪高標盡,時驚俗態新。
殘書亦懶讀,滿架付埃塵。
何人不骸骨,龍蟻共一朽。
圣賢獨不死,天若顧之厚。
太昊初畫卦,迄周興井柳。
經制斯大備,中墜頼魯叟。
立言棟綱常,萬古絕夷丑。
荀揚猶微疵,晚出揭韓斗。
力御異端侮,圣門儼先后。
末學能臻茲,身泯譽常有。
江湖流輩互相高,刻楮摶沙漫自勞。
孰肯剖腸湔垢滓,始能落筆近風騷。
通疏障礙河東注,剔抉幽微鬼夜號。
漢魏以來數人耳,曲須和寡始為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