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雨
正苦中天赫日流,房櫳忽復變颼飗。
云生江浦初成暝,葉下亭皋剩作秋。
移穴族行憐垤蟻,爭巢婦去嘆林鳩。
人間寒暑何窮已,碪杵行聞治褐裘。
正苦中天赫日流,房櫳忽復變颼飗。
云生江浦初成暝,葉下亭皋剩作秋。
移穴族行憐垤蟻,爭巢婦去嘆林鳩。
人間寒暑何窮已,碪杵行聞治褐裘。
正苦惱著天空中烈日炎炎似火流,窗戶邊忽然就變得涼風颼颼。江邊涌起云朵開始昏暗下來,亭邊平地上樹葉飄落更添秋意。可憐那蟻群搬家,為了躲避風雨從洞穴中集體遷移;嘆息那林鳩因爭奪巢穴,雌鳥離去。人間的寒來暑往哪里有盡頭,很快就能聽到搗衣聲,人們開始準備過冬的粗布棉衣了。
中天赫日:天空中熾熱的太陽。
房櫳:窗戶。
颼飗:風聲,這里指涼風。
江浦:江邊。
亭皋:水邊的平地。
垤蟻:螞蟻。垤,蟻穴外的小土堆。
碪杵:搗衣石和棒槌,這里指搗衣聲。
褐裘:粗布棉衣。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以推測,可能創作于夏季炎熱之時,詩人經歷了天氣從酷熱到欲雨的變化,從而有感而發。當時社會環境或許較為平常,詩人主要著眼于自然景象和生活細節,抒發個人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欲雨時的自然景象和動物行為,感慨人間寒暑的不斷變化。其特點是描寫細膩,通過多種意象營造氛圍。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力和對自然變化的思考。
金谷樓中人在,兩點眉顰綠。叫云穿月,橫吹楚山竹。怨斷憂憶因誰,坐中有客,猶記住、平陽宿。
淚盈目。百轉千聲相續。停杯聽難足。謾夸天海風濤舊時曲。
夜深煙慘云愁,倩君沈醉,明日看、梅梢玉。
玉臺金盞對炎光。全似去年香。
有意莊嚴端午,不應忘卻重陽。
菖蒲九葉,金英滿把,同泛瑤觴。
舊日東籬陶令,北窗正臥義皇。
亭亭秋水玉芙蓉。天際水浮空。
碧云望中空暮,人在廣寒宮。
雙縷枕,曲屏風。小房櫳。
可憐今夜,明月清風,無計君同。
碧天無際,乍雨清煙靄,風開云月。人在南樓,劇談勝詠,擁碧油旌節。
銀闕騰輝,冰輪駕彩,顥氣資高潔。大星不見,更容螢火明滅。
須煩翠杓瓊杯,華箋象管,與我酬清絕。誰使琵琶聲到耳,輕賦荻花楓葉。
露腳斜飛,河陰低轉,香篆環三杰。莫辭終日,舞腰重看回雪。
在世為仙須有分,不須素食持齋。寸絲不著掛形骸。蓑衣為伴侶,箬笠作家懷。
行滿三千上界,奉敕宣至金臺。傳言問汝有何哉。人生長富貴,陰騭種將來。
燧瑊勛業,何敢望西平。觀當日,清大憝,震天聲。績其凝。追配汾陽郭,臨淮李,掃妖孽,植顛仆,復疆宇,洗膻腥。
堪嘆中原久矣,長淮隔、胡騎縱橫。問何時,風驅電掃,重見文明。賓雁宵鳴。夢初驚。
念吾君復古,修攘兩盡,早晚功成。歲云暮,冰腹壯,雪華零。悵神京。
誰信漢家陵闕,呵護有神兵。罄寰海,重回首,鎮關情。想見皇華咨度,望淮北、心曲搖旌。
愿變夷用夏,荊狄是懲膺。補弊支傾。
東風冉冉遲芳晝。漸黃綴、疏疏柳。為惜春來通安否。可能相就,徑須圖醉,莫問傷春瘦。
陶然共酌新醅酒。詠好句、須還鳳樓手。唱了新詞歸來后。瑣窗香暗,語聲和笑,喜入燈花秀。
風幸多情開得好。忍卻吹教零落了。弄花衣上有馀香,春已老。枝頭少。況又酒醒??鴂曉。
一片初飛情已悄。可更如今紛不掃。年隨流水去無蹤,恨不了。愁不了。樓外遠山眉樣小。
倚凌空飛觀,展營丘臥軸恍移時。漸微云點綴,參橫斗轉,野闊天垂。
草樹縈回島嶼,杳靄數峰低。共此一尊月,顧影為誰。
俯仰乾坤今古,正嫩涼生處,濃露初扉。據胡床殘夜,唯我與公知。
念老去、風流未減,見向來、人物幾興衰。身長健,何妨游戲,莫問棲遲。
谷雨初晴,對曉霞乍斂,暖風凝露。翠云低映,捧花王留住。
滿闌嫩紅貴紫,道盡得、韶光分付。禁篽浩蕩,天香巧隨天步。
群仙倚春似語。遮麗日、更著輕羅深護。半開微吐,隱非煙非霧。
正宜夜闌秉燭,況更有、姚黃嬌妒。徘徊縱賞,任放蒙蒙柳絮。
端正纖柔如玉削。窄襪宮鞋,暖襯吳綾薄。掌上細看才半搦。巧偷強奪嘗春酌。
穩稱身材輕綽約。微步盈盈,未怕香塵覺。試問更誰如樣腳。除非借與嫦娥著。
芝蘭桃李環圍著。擁和氣、浮簾幕。壽斝交飛爭滿酌。一聲珠丳,數敲牙板,應有梁塵落。
腰金雖重何曾覺。更看懸魚上麟閣。不用祖洲尋靈藥。平時陰德,幾人今日,額手稱安樂。
宮紗蜂趁梅,寶扇鸞開翅。
數折聚清風,一捻生秋意。
搖搖云母輕,裊裊瓊枝細。
莫解玉連環,怕作飛花墜。
樓下水潺湲。樓外屏山。淡煙籠月晚涼天。曾共玉人攜素手,同倚闌干。
云散夢難圓。幽恨綿綿。舊游重到忍重看。負你一生多少淚,月下花前。
東風捏就腰兒細。系滴粉裙兒不起。從來只慣掌中看,怎忍在、燭花影里。
酒紅應是鉛華褪。暗蹙損、眉峰雙翠。夜深點緉繡鞋兒,靠那個、屏風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