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園居七首 其二
多水少塵埃,經年不掃苔。竹繁頻洗菜,松老別求栽。雪竇看碑入,云窗曬帖開。徐文與張羽,乘月想能來。
多水少塵埃,經年不掃苔。竹繁頻洗菜,松老別求栽。雪竇看碑入,云窗曬帖開。徐文與張羽,乘月想能來。
文武忠懿,堂堂如春。中有樗里,不以示人。
雷行八區,震驚聽聞。提十五州,共為帝民。
送君者自崖而反,以安樂其子孫。
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眇大物而成仁。
靈山會上,得個消息。
達安城中,不落裷??。
黃撫路口,雪里開花。
九江渡頭,無風起浪。
文章年少氣如虹,肯愛閑曹一禿翁。
弦上深知流水意,鼻端不怯運斤風。
燕堂淡薄無歌舞,鮭菜清貧只韭蔥。
慚愧伯鸞留步履,好賢應與孟光同。
鄧侯過我解新鞿,潦倒猶能似舊時。
西邑初除折腰尉,南陔常詠采蘭詩。
姓名已入飛龍榜,書信新傳喜鵲知。
何日家庭供一笑,綠衣便是老萊衣。
鵬翼將圖南,垂天上扶搖。飛飛尋常閑,深樹乘風蜩。
大觀與小智,從事不同條。揚雄老執戟,金張珥漢貂。
松柏有本心,蒲柳望秋凋。久矣結舌瘖,狂言始今朝。
崔王兩驥子,神俊萬里超。驚人吐嘉句,拔俗振高標。
頻來草玄宅,共語清入寥。處己愿如舜,致君敢不堯。
回觀勢利場,內熱作驚潮。趨時愧才全,傲世迺士驕。
二生浪許可,彈炙則求鸮。圍棋飯后約,煨栗夜深邀。
爾來數到門,玉趾不憚遙。相期淡薄處,行樂亦云聊。
甘泉沸午鼎,茗椀方屢澆。昏鴉相送歸,風枝撼調調。
男兒強飲食,九鼎等一瓢。富貴但??熱,名聲適為妖。
世事寒暑耳,四時旋斗杓。勿學懷沙賦,離魂不可招。
五松山下古銅官,邑居褊小水府寬。民安蒲魚少嚚訟,簿領未減一丘槃。
胸中崢嶸書萬卷,簸弄日月江湖間。稠人廣眾自神王,按劍之眼白相看。
老身風波諳世味,如食橘柚知甘酸。麒麟圖畫偶然耳,半枕百年夢邯鄲。
平生樽俎宮亭上,涉世忘味皆朱顏。此時阿翁尚無恙,追琢秀句酬江山。
堂堂今為蛻蟬去,五老偃蹇無往還。大梁城中笏拄頰,頷髭今成雪點斑。
青云何必出公右,亨衢在天無由攀。椎鼓轉船如病已,夢想樓臺落星灣。
子政諸兒喜文史,阿秤亦聞有筆端。丹徒布衣未可量,詩書且對藜藿盤。
穴中生涯識陰雨,木末牖戶知風寒。我今四壁戀微祿,知公未能長掛冠。
樹底蒲團禪老家,高僧倚坐日西斜。
有人試問西來事,無處安排玉如意。
方者風旛動不同,不道風幡境亦空。
開口已非無問處,高僧不語人歸去。
剪花莫學韓中令,投轄惟聞陳孟公。
客興不孤春竹葉,年華全屬拒霜叢。
玄子蹙迫三秋盡,青女摧殘一夜空。
著意留連好風景,非君誰作主人翁。
范侯軀干小,實有四海心。
稍臞疑內熱,不怒見勇沉。
沽玉市無價,汲泉井方深。
得失有毫末,明年斧可尋。
清揚巧笑傾人城,驕氣矜色增我慢。
無始時來生死趣,八萬苦業所依止。
皮膚落盡露拴索,一切虛誑法現前。
不見全牛可下刀,無垢光明本三昧。
有美一人兮,臨清秋而太息。傷天形之缺然兮,與有足者同堂而并席。儻嘗獲罪于天兮,使而至于斯極。
夫陰凝而陽化兮,沖氣飪而為和。駢拇所以為少,枝指所以為多。謂天任汝以道兮,曾是形畸而貌獨。天厭棄汝兮,修汝德而謂何。
中無所考此耿耿兮,獨溯風而浩歌。歌曰父耶母耶,人乎天乎。才之為祥,固不若不才之全乎。
非天地之私兮,又非父母之愿也??级坏觅?,夢漂漂而行遠。逆真人于軒臺兮,請端策而征衍。
遇水盈之坎坎兮,得山麓而為蹇。雖御良而馬服兮,猶往蹇而來連。
艮之初六來告休兮,艮其趾而無咎。如風日之過河兮,人謂守水而為耗。知水性之循環兮,曾何損益之足道。
蚿百足之狂攘兮,夔踸踔以行地。蛇虺蔓延不自好兮,謂風蓬蓬而無似物。
憐物之無窮兮,目尚為心之仆隸。夫精于形器之表兮,視四體百骸其在外。
予將執汝手兮,游乎浩蕩之會。憑天津而濯發兮,攬日月以為珮。
嗟不知去來之為我兮,天下莫予之為對??致愤h而多岐兮,聊贈汝以指南。
將雍容于勝日兮,嘗試為汝而妄談。
駕羊超出風火宅,跨兔求度生死河。
者乘如來初方便,自徹海漩三昧底。
三乘如來悲愿力,身如光影現十方。
持經不染文字相,是名第一離欲者。
行渡江兮吾無舟,蕩蕩東注兮褰裳不可以游。漁橫舟兮不即渡,夐萬里以在前兮無家反顧。
云翳翳兮雨凄凄,不濟此兮誰與歸。
行渡江兮我無楫,釋吾馬兮不可以涉。嗟行路之難兮,援琴以身忘。手不得于吾心兮,聲久抑而不張。
天涔涔兮又暮雨,不濟此兮吾歸何處。
邱郎氣如春景晴,風暄百果草木生。
眼如霜鶻齒玉冰,擁書環坐愛窗明。
松花泛硯摹真行,字身藏穎秀勁清,問誰學之果蘭亭。
我昔頗復喜墨卿,銀鉤蠆尾爛箱籝,贈君鋪案黏曲屏。
小字莫作癡凍蠅,樂毅論勝遺教經。
大字無過瘞鶴銘,官奴作草欺伯英。
隨人作計終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卿家小女名阿潛,眉目似翁有精神。
試留此書他日學,往往不減衛夫人。
左手作圓右手方,世人機敏便可爾。一風分送南北舟,斟酌鬼神宜有此。
江津留語同濟僧,他日求我于宮亭。吁嗟人蓋自有口,獨為欒公不舉酒。
欒公千歲湖冥冥,白茅縮酒巫送迎。朱轓皂蓋來托宿,不聽靈君專此屋。
雄鴨去隨鷗鳥飛,老巫莫歌望翁歸。貝闕珠宮開水府,雨棟風簾豈來處。
平生來往湖上舟,一官四十已包羞。靈君如愿儻可乞,收此桑榆老故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