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通齋密窩韻二首 其一
密密窩中養妙倪,恐因題扁被人知。了無聲臭誰能測,縱有神明豈足窺。此外不憂還不懼,于中何慮更何思。浩然一氣充天地,誰道吾儕老未衰。
密密窩中養妙倪,恐因題扁被人知。了無聲臭誰能測,縱有神明豈足窺。此外不憂還不懼,于中何慮更何思。浩然一氣充天地,誰道吾儕老未衰。
一跳塵關萬里回,
百年天地心悠哉。
葡萄潑甕酒初熟,
黃菊滿籬花正開。
高屐瘦筇新徑里,
短歌長詠小山隈。
紛紛來往門前客,
爭訝神仙何處來。
秋天一餉晚風涼,
笑語人傳早稻香。
樓上醉時簾半捲,
愁添客鬢兩蒼蒼。
三年聽訟已神明,愛士風流更擅名。齊相最能知石父,魯人那得目荊卿。頻為岳牧過南楚,遂使臺門隔玉京。一片恩波珠浦水,中含鮫淚送公行。
高義云天世所希,殷勤解網鳳銜飛。青蓮自得汾陽愛,白屋惟將公旦歸。師保炎方長服德,藩屏楚國更宣威。袞衣不為東人處,盼望遵鴻淚欲揮。
東閣馀暉浩劫塵,四朝聞見感前因。醉翁門下今寥落,付托千秋幸有人。
史筆難言是定哀,學分洛蜀各尊魁。遺山亭與梨洲案,掇拾慚予識小才。
風物吾鄉似,山川地勢分。稻畦翻碧浪,麥壟布黃云。客舍常爭席,山僧獨獻芹。茅柴馀瀝在,聊餉仆夫勤。
曉日山原靜,薰風杖屨輕。開談時造極,得意自難名。奔走非前計,淹留見俗情。賴渠金石友,端的慰平生。
盛年無幾時,奄忽行欲老。
那得赤松子,從學度世道。
西入華陰山,求得神芝草。
珠玉猶戴土,何惜千金寶。
但愿壽無窮,與君長相保。
居吾語汝,啟雕龍、炙輠談天之口。跂腳支頤,還袒臂、親做東西前后。吐舌伸頭,聳肩側耳,共拍廬胡手。古人名姓,子虛忘是烏有。
試看忽鼓忽歌,妄言枉聽,椎魯皆良友。怕問三家,村學者、六四括囊無咎。蕉扇驅蚊,竹衫收汗,星掛疏疏柳。先生倦矣,豆花聊以為壽。
荊溪溪上碧煙虛,
最愛吳髯水竹居。
半畝清池堪引釣,
一窗疏影礙臨書。
每因月出常穿徑,
幾為花開少住車。
回首風煙秋欲暮,
題詩問訊近何如。
鄉事連床話未休,春寒寂寂送春愁。
素衣憐子客千里,書燭搖人風滿樓。
燕地雪花偏入暮,故園楊柳幾經秋。
多情若問吳淞水,猶繞儂家日夜流。
僅得從容亦素期,意消心愜恨來遲。
相將里舍歡言酒,珍重家庭聽說詩。
落佩倒冠非所籍,毀車殺馬尚何思。
從來鵬鴳夔蚿耳,不怨人之有佚遺。
久聞福地最清幽,
何幸登臨此處游。
四面湖山來眼底,
一天風月會心頭。
茫茫塵世渾如夢,
渺渺江流總似浮。
更有消愁驅俗處,
數聲清磬入簾鉤。
鬼,四星冊方似木匱。
中央白者積尸氣,
鬼上四星是爟位。
天狗七星鬼下是,
外廚六間柳是次。
天社六個弧東倚,
社東一星是天紀。
琴罷詩興來,
殘燈獨揮筆。
因識圣人心,
澹然何意必。
羈思那堪更感時,
忽傳詩句到階墀。
普天吾欲一流涕,
率土誰能詠孝思。
天運去來渾不管,
陽回草木也應知。
臨風無限攀號意,
獨立斜陽疋馬遲。
絳囊顆顆似珠圓,
風味何如大火前。
崖蜜漬來渾未改,
金盤擎出尚依然。
亦知粹液靈難駐,
細把妍姿色愈鮮。
擲贈攜將呼稚子,
分甘續食又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