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十九首 其十二
君平既棄世,莊周復達生。古今無異轍,萬物同一情。六龍非我駕,安能到蓬瀛。卓哉此二子,千秋保令名。
君平既棄世,莊周復達生。古今無異轍,萬物同一情。六龍非我駕,安能到蓬瀛。卓哉此二子,千秋保令名。
宿昔試安命,自私猶畏天。
勞生系一物,為客費多年。
衡岳江湖大,蒸池疫癘偏。
散才嬰薄俗,有跡負前賢。
巾拂那關眼,缾罍易滿船。
火云滋垢膩,凍雨裛沈緜。
強飯莼添滑,端居茗續煎。
清思漢水上,涼憶峴山巔。
順浪飜堪倚,回帆又省牽。
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
幾杖將衰齒,茅茨寄短椽。
灌園曾取適,游寺可終焉。
遂性同漁父,成名異魯連。
篙師煩爾送,朱夏及寒泉。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竹葉于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殊方日落玄猨哭,舊國霜前白雁來。
弟妹蕭條各何往,干戈衰謝兩相催。
自汝到荊府,書來數喚吾。
頌椒添諷詠,禁火卜歡娛。
舟楫因人動,形骸用杖扶。
天旋夔子國,春近岳陽湖。
發日排南喜,傷神散北吁。
飛鳴還接翅,行序密銜蘆。
俗薄江山好,時危草木蘇。
馮唐雖晚達,終覬在皇都。
城郭悲笳暮,村墟過翼稀。
甲兵年數久,賦歛夜深歸。
暗樹依巖落,明河繞塞微。
斗斜人更望,月細鵲休飛。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汝去迎妻子,高秋念卻回。
即今螢已亂,好與雁同來。
東望西江水,南游北戶開。
卜居期靜處,會有故人杯。
藜杖侵寒露,蓬門啟曙煙。
力稀經樹歇,老困撥書眠。
秋覺追隨盡,來因孝友偏。
清談見滋味,爾輩可忘年。
對月那無酒,登樓況有江。
聽歌驚白鬢,笑舞拓秋窗。
尊蟻添相續,沙鷗竝一雙。
盡憐君醉倒,更覺片心降。
江臯已仲春,花下復清晨。
仰面貪看鳥,回頭錯應人。
讀書難字過,對酒滿壺頻。
近識峨眉老,知予嬾是真。
西北樓成雄楚都,遠開山岳散江湖。
二儀清濁還高下,三伏炎蒸定有無。
推轂幾年唯鎮靜,曳裾終日盛文儒。
白頭授簡焉能賦,媿似相如為大夫。
峽內歸田客,江邊借馬騎。
非尋戴安道,似向習家池。
峽險風煙僻,天寒橘柚垂。
筑場看斂積,一學楚人為。
江雨舊無時,天晴忽散絲。
暮秋霑物冷,今日過云遲。
上馬迥休出,看鷗坐不辭。
高軒當滟滪,潤色靜書帷。
舊日重陽日,傳杯不放杯。
即今蓬鬢改,但媿菊花開。
北闕心長戀,西江首獨回。
茱萸賜朝士,難得一枝來。
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里,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苔竹素所好,萍蓬無定居。遠游長兒子,幾地別林廬。
雜蘂紅相對,他時錦不如。具舟將出峽,巡圃念攜鋤。
正月喧鶯末,茲辰放鹢初。雪籬梅可折,風榭柳微舒。
托贈卿家有,因歌野興疎。殘生逗江漢,何處狎樵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