緱山子晉祠 啟母石
曠哉嵩室陽,神怪所棲宅。
蒼石不知年,靈熊去無跡。
煙巖想桂宮,苔壁疑椒掖。
不學舜娥悲,瀟湘竹枝碧。
曠哉嵩室陽,神怪所棲宅。
蒼石不知年,靈熊去無跡。
煙巖想桂宮,苔壁疑椒掖。
不學舜娥悲,瀟湘竹枝碧。
嵩山之南地域開闊,是神怪棲息的地方。那蒼石不知歷經了多少年,靈熊也早已沒了蹤跡。煙霧繚繞的山巖讓人聯想到月中桂宮,長滿青苔的石壁好似后妃居住之所。不像舜的兩位妻子娥皇、女英那樣悲傷,只留下瀟湘兩岸碧綠的竹枝。
曠:開闊。嵩室陽:嵩山之南。
靈熊:傳說中的神異之熊。
桂宮:傳說月中有桂樹,這里指月中宮殿。
椒掖:后妃居住的宮殿,用椒和泥涂壁,取其溫暖芳香。
舜娥:指舜的妻子娥皇、女英,舜死后,她們在湘江邊哭泣,淚水灑在竹子上,竹子上便有了斑痕,稱為湘妃竹。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可能是詩人游歷嵩山時所作。當時詩人面對嵩山的神秘景觀和相關傳說,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描繪嵩山之南的神秘景觀和表達對傳說的獨特看法。其突出特點是將自然景觀與神話傳說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情感表達。
鷲嶺心旌動,池邊影漸疏。
一生無定力,七十尚移居。
細雨灑松塢,涼風挽竹輿。
白云相望處,跼蹐自渠渠。
百卷非文字,精探海藏深。
老胡三寸舌,鏡主幾生心。
力破塵勞網,能銷曠劫金。
歸原何所似,花底囀靈禽。
離家才是兩三程,便覺征衣綴軟塵。
湖海相逢迂闊好,江山不厭往來頻。
溪魚有孕羹偏美,村酒無灰味卻真。
紆轡小兒莫相笑,柴桑終不負頭巾。
不出飛猿,皮下有血。
釣魚放生,死中得活。
譏雪峰用力太過,笑靈云根底未徹。
只知意在鉤頭,不覺眼中著屑。
阿呵呵,誰辨別。
萬頃煙波,一鉤新月。
竇深惟古雪,霄岸列危巒。
到者難披頂,尋師多賣單。
無時云氣重,長帶瀑聲寒。
挨得入門句,歸來示我看。
斗斗??,雷驅電馳。
垂手未游象外,虛空突出毫厘。
目前難遏密,冷落有誰知。
父攘羊,子證之,從教萬古黑風吹。
客里謾牢落,天涯多故人。
好懷無處寫,舊話得重論。
殘雪未消石,梅英先破春。
徘徊殊有約,來此續芳塵。
眾技爾為得,養生何所親。
篋中三寸鐵,云外一閑身。
黑白已無幾,修治轉失真。
畏寒宜少伐,未愧舀溪人。
晷運推移,日南長至。
東海鯉魚,鼓腮振鬣。
南山鼈鼻,伸眉吐氣。
唯有趙州老兒沒意智,拖個破席日里睡。
浄慈路見不平,道個蘇盧悉利。
恐者老子背地里討人便宜。
舉息冥方所,徒稱宋地僧。
百年應自擲,一飯若為憑。
風暖鬭山鵲,煙消露石棱。
分甘云水共,終日任騰騰。
人事元知不可諧,名山踏破幾青鞋。
百錢掛杖無時醉,一鍤隨身到處埋。
驛壁讀詩摩病眼,僧窗看竹散幽懷。
亦知詩料無窮盡,燈火蕭踈過縣街。
老不死,心未灰。
觸著惡發,青天怒雷。
引得虎頭燕頷,競起叢林禍胎。
點著便領,何其俊哉。
寒暑不到處,山窮石自枯。
涕零知骨冷,隨分著工夫。
一卷無題目,持來傍石根。
眼昏嫌字小,華梵恐難分。
世路多巇崄,無思不研窮。
平生見諸老,今日自成翁。
認字眼猶綻,過譚耳尚聾。
任天行直道,休問馬牛風。
明明不可銘,斷續復誰聽。
海上有癡絕,山中無白丁。
天風生寂籟,霜月下寒汀。
子去忘幽討,重巖猶未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