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十七首 其一四
晷運推移,日南長至。
東海鯉魚,鼓腮振鬣。
南山鼈鼻,伸眉吐氣。
唯有趙州老兒沒意智,拖個破席日里睡。
浄慈路見不平,道個蘇盧悉利。
恐者老子背地里討人便宜。
晷運推移,日南長至。
東海鯉魚,鼓腮振鬣。
南山鼈鼻,伸眉吐氣。
唯有趙州老兒沒意智,拖個破席日里睡。
浄慈路見不平,道個蘇盧悉利。
恐者老子背地里討人便宜。
時光流轉推移,到了冬至日。東海的鯉魚,鼓動腮幫子、振動魚鰭。南山的鼈鼻峰,像是舒展眉毛、吐出悶氣。只有趙州和尚沒什么心眼,拖著個破席子大白天睡覺。凈慈寺的人見此不平,說了句‘蘇盧悉利’。就怕那老頭背地里占人便宜。
晷運推移:指時光流轉。晷,日晷,古代測日影以定時刻的儀器。
日南長至:即冬至,此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之后白晝漸長。
鼓腮振鬣:鼓動腮幫子,振動魚鰭。鬣,魚鰭。
鼈鼻:可能指南山的鼈鼻峰。
趙州老兒:指唐代趙州從諗禪師。
沒意智:沒心眼、沒頭腦。
蘇盧悉利:佛教咒語,這里可能無實義,是一種表達態度的話語。
此偈頌作者及具體創作時間難考。從內容看,創作于冬至時節,當時禪風盛行,作者可能受禪宗思想影響,借冬至自然變化及趙州和尚故事表達禪意感悟。
這首偈頌主旨是借冬至景象和趙州和尚行為傳達禪意,以幽默語言展現禪理。其突出特點是語言通俗、意境活潑。在禪詩中有獨特地位,以生活場景揭示深刻哲理。
愁與病相兼。滋味曾諳。罷蠶天氣濕江南。梅雨連綿朝復暮,云膩山尖。
衣潤水沉添。午夢初甜。一些些事怕沾黏。只有昨宵詩未了,險韻重拈。
牢盆習以疲,國課日以竭。況有儇薄徒,罔利窮杪忽。
鼠竊術詭憸,狼吞賄乾沒。流極將何窮,黯思豎毛發。
海隅治績平激湍,買犢渡虎今猶傳。前塵已遠愧學步,瞻拜祿位陳豆籩。
繡簾斜透玲瓏月,雁叫吳霜。又續寒螀。絮斷愁人一寸腸。
侍兒重整鴛鴦被,懶卸殘妝。怯上空床。不耐秋宵細細長。
芳烈誰憑汗簡尋,淋漓遺韻倍長吟。煙況不假名山色,呵護應深往匠心。
廿載銀鉤聯水乳,千秋鐵膽見人琴。清霜漫詫詞壇興,生氣由來字比金。
連天芳草雨漫漫,贏得鷗邊野水寬。 花欲盡時風撲起,柳綿無力護春寒。
時俗常談已斷霜,雨寒翻著絮衣裳。 花枝照眼堂堂去,茗碗關心故故香。 楊柳稍傳鶯割據,茅茨敢望燕商量。 舊游莫誦蘭亭語,自覺中年易感傷。
宣恩充節使,設餞枉詞工。 漫秉當筵燭,初聞出塞鴻。 夜鐘山雨后,春漏苑花中。 別思朱弦急,雄譚綠蟻空。 放舟前路遠,戀闕此心同。 若是逢梅樹,傳書候曉風。
衰境日匆匆。浮生一夢中。笑愁懷、萬古皆同。越水燕山南北道,來不盡,去無窮。 萍水偶相逢。晴天接遠鴻。似人間、馬耳秋風。山立揚休成底用,聞健在,好歸農。
蜀道古來難,數日驅馳興已闌。石棧天梯三百尺,危欄;應被旁人畫里看。 兩握不曾干,俯瞰飛流過石灘。到晚才知身是我,平安。孤館青燈夜更寒。
石氏遺文在,凄涼見故園。輕風思奏樂,衰草憶行軒。 舞榭蒼苔掩,歌臺落葉繁。斷云歸舊壑,流水咽新源。 曲沼殘煙斂,叢篁宿鳥喧。唯馀池上月,猶似對金尊。
綠竹繞清流,草舍人家遠。幾處牛羊晚下來,煙外聞雞犬。
禾稼滿秋原,路向桑麻轉。簫鼓從教樂社神,歲歲常相見。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 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那堪花滿枝,翻作兩相思。 玉箸垂朝鏡,春風知不知。
攬草結同心,將以遺知音。 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