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高漫士為周仲器作黃山書室圖
海上見空翠,黃山積扶輿。連林結幽構,中有千卷書。白日但垂帷,抱琴常晏如。何必鄴侯家,于焉董生廬。有時巖際書聲起,天籟泠泠拂流水。清響遙傳野衲禪,馀音半落鮫人耳。蕓草春香靜掩門,河汾洙泗共誰論。閒將活水澄心鏡,向人大笑翻忘言。翰林墨客拈雙筆,揮霍新圖興偏逸。寒松滿屋疑有聲,白云卷簾怕飛出。軒佩追隨入泮林,玉堂天路五云深。白頭為爾伸長句,直是漁樵一片心。
海上見空翠,黃山積扶輿。連林結幽構,中有千卷書。白日但垂帷,抱琴常晏如。何必鄴侯家,于焉董生廬。有時巖際書聲起,天籟泠泠拂流水。清響遙傳野衲禪,馀音半落鮫人耳。蕓草春香靜掩門,河汾洙泗共誰論。閒將活水澄心鏡,向人大笑翻忘言。翰林墨客拈雙筆,揮霍新圖興偏逸。寒松滿屋疑有聲,白云卷簾怕飛出。軒佩追隨入泮林,玉堂天路五云深。白頭為爾伸長句,直是漁樵一片心。
蓬瀛當日接英游,俛仰星霜十見秋。
紅藥青苔叨并命,西山南浦動離愁。
寧論圓觀情猶在,且喜維摩病少休。
欲就書堂訪髙隱,便疑猿鶴不相留。
少日詞華豹一斑,暮年白發老青山。
誰知筆下三都賦,不及人間五兩綸。
麟閣未輸前日恨,鹿門長享百年安。
他時隱逸書佳傳,名在宗元季孟間。
楚地春三月,他鄉客二毛。
愁懷須著酒,寒力尚欺袍。
細雨淹花濕,顛風拍浪高。
昨朝紅藥柱,今日整漁舠。
百執稱元祀,君王服大裘。
祥光將盛布,雨意倏前收。
月白明雕俎,霜寒肅綴旒。
欲知天意格,肸蚃荷神休。
赤子潢池久弄兵,暫辭臺席抗蜺旌。
屏風隔坐方調燮,棨戟前驅遽遠征。
淮蔡巳瞻裴相節,秦川猶列武侯營。
策勛未用膺光寵,待復中原致太平。
菩薩變化如虛空,云何得此虛空相。我觀無礙大慈悲,無剎不現如水月。
八萬四千母陁臂,能援世間一切眾。八萬四千清凈眼,能照五濁諸有情。
是故神通不思議,而欲妄以色相求。譬如狂人逐四方,四方無盡力無竭。
況以丹青繪繒彩,更復刺繡為儀形。絲毫縑素相假合,妙技巧借金十奴。
若人捐棄釙與絲,亦無五色可資藉。瞑目黙相不可得,畢竟無有是菩薩。
吾愿世人舍色相,當時未有釙絲時。蓬萊觀妙本無心,以粗即妙作是念。
松林無心受此施,以施居士作禮言。我當還亦以此施,此施有盡法無窮。
普愿世間諸佛子,凡瞻此相悉歡喜。若見菩薩非菩薩,即知是我非是妄。
妄見除滅無復然,吾與佛子等無二。
亂敲簷瓦曉初零,聲入孤燈影半青。
枕上有詩因雨得,窗間無客對床聽。
翠光洗出山千疊,金色添成菊萬鈴。
收取新涼歸酒盞,莫將雙眼為愁醒。
三國英雄氣似云,江南只數故將軍。
借令馬上身猶健,應笑中原鼎尚分。
謚冊屢沾新雨露,斷碑空說舊功勛。
斜陽萬里明如雪,獨倚欄干酒半醺。
月黑祠宮夜,天寒誰與偕。
遂聞宣室召,先遣太常齋。
勝事詩能說,牢愁酒可排。
明朝看方朔,割肉更詼諧。
抗章聞說動前旒,分得東吳第一州。
久與衣冠為盛事,更尋云水作遨頭。
當時鹓鷺應須記,此去湖山莫謾留。
卻笑杜郎生羽翼,但知歡喜下汀州。
黃耳書來得近詩,楚騷寧復為秋悲。
會令好句能傳信,更有何方可樂饑。
巖壑樹高元是桂,階庭人秀盡成芝。
脊令風雅誰能繼,神物應須與護持。
病思愁腸叵奈何,新詩無復苦磋磨。
欣聞郢客陽春曲,罷唱吳儂小海歌。
幽徑雨余芳草綠,小園風靜落花多。
融樽正好酬佳景,休嘆朋簪不我過。
清真淡薄正相宜,肯使赪容透玉肌。
自倚懷冰難受染,何妨凌雪獨先時。
煙迷遠樹依稀見,風度回塘取次吹。
聞說江南春信早,憑君折取最繁枝。
赤袍畫戟擁朱門,鈴閣晨扃正謝賓。
京兆欲行猶案事,杜陵投老尚論親。
蕙帷鶴怨空寒夜,名紙毛生踏路塵。
南郡髙風非托疾,未應吐哺愧前人。
少小謀一邱,老大猶未得。
幽園固佳處,入眼自嘆息。
賴此千載人,相逢共京國。
追涼坐花陰,持杯飲湖色。
斜陽入疏林,晚色忽復逼。
忽忽行語離,兩別遂南北。
日落未可歸,山高更須陟。
佳會豈易逢,莼鲙不須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