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二年三月廿四日鄜延帥府大閱即席呈獻帥座賈公凱歌 其七
控弦十萬漢蕃兵,行鼓分屯細柳營。白面元戎心似鐵,不教羌騎近長城。
控弦十萬漢蕃兵,行鼓分屯細柳營。白面元戎心似鐵,不教羌騎近長城。
宦游離索每相望,弟妹俱來喜莫量。
言笑從容忘世味,盤筵簡率任家常。
清朝幸免鸰原急,白首欣逢雁序長。
安得身閑歸里社,一尊共醉樂時康。
移榻三冬暮,聯床半夜寒。
不眠霜瓦曉,細語壁燈殘。
雁澤棲何定,鸰原且自寬。
鴻飛非所羨,聊托一枝安。
東澗巖谷秀,粲然金碧麗。
亙野丹氣明,向曙霏煙霽。
磴瀉紅玉泉,林紆赤鳳髻。
日出諸峰上,月皎半天際。
幽谷紓絳繒,層崖榮錦罽。
羨此山居人,蕭然遠塵世。
帝制一海內,畫州以域民。小大雖有殊,執任兩各均。
祖宗初垂統,所重尤守臣。授受何其艱,便坐躬簡輪。
承平彌百年,法敝幾不泯。其文豈弗具,其實蓋已淪。
遂令師帥官,十九非其人。韓侯出名家,英聲邁儔倫。
昔為兩劇縣,遺美今猶新。匪直郡邑良,固是臺閣珍。
胡然不留用,出駕雙朱輪。洋州實大府,左右控蜀秦。
厥土從古樂,厥俗于茲淳。侯才何足施,談笑坐養神。
君子學無茍,不讓誠當仁。既富而后教,禮義庶可循。
坐聽千里謠,上徹九重宸。表以視四方,寵以厲縉紳。
因之明黜陟,審辨玉與珉。尚使天下治,復如前代純。
鄙言真區區,感激為侯陳。
吾閩山水州,佳麗發于邵。
中有登高山,迥與蓬萊肖。
萬家雞犬環,四面城池繞。
木老煙蒼蒼,天低云杳杳。
飛卿昔號溫鐘夔,思道通俛還魁肥。
江淹善啖筆五色,庾信能文腰十圍。
只知外貌乏粉澤,誰料滿腹填珠璣。
相逢把酒洛陽社,不管淋漓身上衣。
坐看和氣變農愁,三白前占歲大收。
未及勸耕巡屬縣,不妨釃酒望高樓。
剡中人遠空相憶,韓子詩成枉見投。
正欲與君論出處,扁舟何日肯東浮。
天下賢良選,當時第一才。
文章秘群玉,事業照三臺。
暫作東山去,還期宣室來。
蒼生方愿治,梁木何先摧。
春色先從禁苑來,侯家次第競池臺。
清明已近秋千動,上巳相尋曲水開。
繡幕風微花自舞,金爐日永麝銷灰。
病夫歡意那能強,漫作山公倒載回。
人非莫舉揚,萬事且包荒。
殿上便猶掩,車中吐不妨。
在他誠所短,于己有何長。
須是常規檢,回頭自忖量。
龍盤虎踞爭岧峣,長干窣堵當中標。幾年遐想入清夢,秋杪登攀英氣飄。
因思此塔屢成壞,相傳起自阿育朝。宿緣土面獲今報,八萬四千成一朝。
列在中華十有九,惟茲末后名方昭。自從五鳳例遭毀,下逮咸和才可條。
牛停金像既希有,水泛銅趺如默要。太元末年劉慧達,四顧異氣山之椒。
三函中出三舍利,圓正光潔如瓊瑤。數層寶勢僅增立,梁詔方且鋪根苗。
陳亡火烈復堙墜,興廢豈亦隨所招。偉哉天命集真主,湯霓武旆澄氛妖。
六幽葵藿向堯日,千仞鳳凰儀舜韶。太宗繼志符節合,章圣游文金石調。
詩書仁義溢庠序,佛老余教通逍遙。祥符庚戌感光瑞,累歲九成凌紫霄。
迄今八十有二載,香火瞻奉傾??髫。群公偕我躡危級,放身物外情何超。
心閑不逐去帆動,量廓那知空界遼。奇峰萬點逼冬瘦,江水九道來迢迢。
共欣華旦此緣勝,大千永峙為津橋。興余更就竹閑飲,妙音盈耳成長謠。
激立幾年志,淹遲一日亨。
還家晝錦樂,拜壽彩衣榮。
未辟諸侯府,無矜晚宦情。
重來奏千牘,應笑舊題名。
古屋蕭蕭臥不周,披裘起坐興綢繆。
千山月午乾坤晝,一壑泉鳴風雨秋。
跡入塵中慚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須惆悵,忍更無詩向此游。
擾擾市朝士,一身眾役該。官曹畏職業,人事煩往來。朝出被風雨,莫還沖塵埃。竟歲長若此,何時能休哉。
適聞丞相行,巾車城西隈。冠蓋盛出送,車馬相喧豗。吾有四君子,約言共追陪。烏躔轉背午,歸來倦支骸。
道旁有精舍,聊茲釋鞍彍。殿閣鬰四合,高明絕纖灰。曲池含清波,魚鳥中沿洄。禁園直南望,參差隠樓臺。
秋風肅眾物,野氣日夕佳。幽趣坌來會,俗紛頓可推。高情緬山水,劇語雜譏詼。清賞何以娛,一枰聊為開。
豈徒事爭決,要且資歡咍。謂言坐上客,茲樂那易諧。城中苦多事,況復日月催。功名未有立,壯志先欲摧。
幸時得閑暇,一出紓吾懷。此言固可結,此愿惟恐乖。須臾夕照下,欲起姑徘徊。攬轡更留顧,余興無窮涯。
妙年辭筆已驚人,不謂明時阻致君。
白首郎中歸白水,青衿弟子到青云。
淵明雅有歸田興,賈傅空留吊屈文。
千載定應無孔孟,一言誰為誄孤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