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王安國
飛卿昔號溫鐘夔,思道通俛還魁肥。
江淹善啖筆五色,庾信能文腰十圍。
只知外貌乏粉澤,誰料滿腹填珠璣。
相逢把酒洛陽社,不管淋漓身上衣。
飛卿昔號溫鐘夔,思道通俛還魁肥。
江淹善啖筆五色,庾信能文腰十圍。
只知外貌乏粉澤,誰料滿腹填珠璣。
相逢把酒洛陽社,不管淋漓身上衣。
當年溫庭筠號稱像鐘儀、夔那樣的人物,李思道俯身抬頭間盡顯魁偉富態。江淹善于寫作,能讓筆生五色光彩,庾信文章出眾,卻身形肥胖腰有十圍。人們只看到你外表缺少修飾,誰能料到你滿腹才華如珠璣般珍貴。我們相逢在洛陽的社集上舉杯暢飲,全然不顧酒水淋漓灑在身上的衣服。
飛卿:溫庭筠,晚唐詩人、詞人。溫鐘夔:把溫庭筠比作鐘儀、夔,鐘儀是春秋時楚國樂官,夔是舜時樂官,這里借指有才華之人。
思道:李思道,隋代詩人。通俛:俯仰,指體態動作。魁肥:魁偉肥胖。
江淹:南朝文學家,傳說他早年夢人授五色筆,從此文思大進。啖:吃,這里有獲得之意。
庾信:南北朝時期文學家,文風綺艷,身形肥胖。十圍:形容腰粗。
粉澤:本指化妝用的粉和油脂,這里指外表修飾。
珠璣:珍珠,比喻優美的文章或滿腹才華。
洛陽社:洛陽的文人聚會場所。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題看是與王安國相關,可能是在洛陽文人聚會時所作。當時文人之間常有社交活動,詩人借此詩調侃、贊美友人。
此詩主旨是贊美王安國才華,以幽默筆調寫來,別具一格。通過用典使詩歌富有文化底蘊,在文學交流中增添趣味,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友好互動。
鬼門關,
十人去,
九不還。
百歲奴事三歲主。
千里相送,終于一別。
三公后,出死狗。
不癡不聾,不作阿家阿翁。
軍無媒,中道回。
雙陸無休勢。
冬至長于歲。
免巡未推,只得自知。
上有天堂,
下有員莊。
謥洞入黃泉。
一人在朝,百人緩帶。
除去菩薩,
扶立生鐵。
大蟲來。
有一真人在冀川,
開口持弓向外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