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慰元美 其一
幕府千山薊北青,朗陵賓客夜充庭。即今無恙荀文若,著膝猶堪當一星。
幕府千山薊北青,朗陵賓客夜充庭。即今無恙荀文若,著膝猶堪當一星。
貴人妝梳殿前催,
香風吹入殿后來。
仗引笙歌大宛馬,
白蓮花發照池臺。
中朝樞府,矗紅墻翠瓦。年少郎君況淹雅。看今宵、井絡不見天彭,剛一笑,已向人間下嫁。
銅輿聲漸近,百盞晶籠,映得天街不曾夜。尚有好心情,欄角沈吟,故意看、西山嬌冶。
也不是蕭疏愛看山,要選個遙峰,小眉邊畫。
庭幃夕膳與晨餐,循彼蘭陔意未闌。
毛義也曾辭奉檄,孟郊早已戒游盤。
不忘獺祭因恩重,欲遂烏私恐色難。
風木可虞一憂喜,子心能得幾時安。
待人曾慣耐春寒,
來日相逢各自難。
悽絕落花微雨外,
與誰私憑玉闌干。
霖潦合支流,洲浦迷片段。兩槳入菰蒲,鳧鷗欻驚散。
疏林直炊煙,落日斜酒幔。王事得淹留,公私各相半。
風舟挽猶遲,兀若乘款段。深行蛟龍國,飐蕩光炯散。
洲涼扇荷箑,山晚垂云幔。眷言江海期,百年行欲半。
溝塍繞湖干,瑣細分頃段。湖洄晚漁集,山靜村樵散。
沖風偃萑菼,獵獵如捲幔。何當飲清光,乘月行夜半。
維舟瞰層波,未忍分練段。人間好風味,魚鳥同聚散。
儒生長窘束,書燈守幽幔。逐樂嗟已遲,蚤還猶及半。
君才切玉刀,一舉成兩段。我如摶沙礫,放手輒星散。
傳聞紫貝闕,薜荔充帷幔。楚吟尚多亡,君詩補其半。
升平不滿斗,隆和那得久。
桓公入石頭,陛下徒跣走。
欲艤扁舟藏壑去,卻從滄海見塵飛。
盈盈一水經秋別,落落斯堂與世違。
鳥獸同群知有托,江湖滿地竟安歸。
買山吾已輸君早,何獨傷心柳十圍。
咫尺西樵路,人家別一村。
山川淳樸處,井里鑿耕存。
有客看游艇,呼童問水源。
潮生催解纜,江上正黃昏。
天涯孤客夢,西風晚、吹入搗衣秋。念故國情多,書成織錦,敝袍塵滿,賦就登樓。寸心急,曉同云北下,夜逐水東流。寒雁數聯,暝煙千里,短鞭去馬,長笛歸舟。
都門樽酒后,相思渺云樹,兩處悠悠。為遣中宵明月,隨到南州。向溪亭蒼靄,寄聲修竹,野塘春暖,致意沙鷗。備我一蓑煙雨,老景滄洲。
眷眷先塋是夙心,
肩輿又事遠追尋。
行云流水良隨遇,
步月看星此竹林。
繪雪著堂中,坡翁署堂義。
繪堂著雪中,安知非坡意。
俎豆既陳,酒醴維清。
既戒既慄,明德允升。
孝孫始奠,庶展精誠。
鴻稱徽號,聽于無聲。
昭格可冀,綏我思成。
廬山景何如,勝跡多已古。水石相回旋,天地巧排布。
我本天涯人,未知有廬阜。恨不早經過,西征一何暮。
香爐在何許,縹緲凌高空。卻入白蓮沼,令人思遠公。
高巖草堂在,吏隱居其中。至今三尺童,猶能話白公。
可想不可見,山色空重重。水流來何遠,所過生苔蘚。
自古垂飛簾,至今不能捲。此外猶足觀,足力已困竭。
僧居本靜閒,群鳥爭囀舌。恰欲高枕眠,魂夢恐遭聒。
知是乘雨來,山路泥滑滑。陰云猶未收,明朝又西發。
滴瀝來無盡,
秋聲雜水聲。
縱觀深省后,
一酌更心清。
孺人舍我亡,稚子未堪役。
家居拙經營,生理見侵迫。
海鹽從私求,廚面自官得。
揀豆連數晨,汲泉候將夕。
調撓遵古書,煎熬需日力。
庶以具藜羹,故將供膾食。
豈有寄徑憂,提瓶無所適。
但慚著書非,覆瓿固其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