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佳節惟立春元夕并在一日亦盛事也燈火笙簧處處有之斗城且爾況京都乎追想舊游成一詩聊攄鬰鬰 其一
揭地東風作曉晴,峭寒別是一般清。
五更彩燕歸鈴閣,一夜金蓮撒斗城。
歲稔歌謠欣越俗,酒闌魂夢遶神京。
幾多攜手天街月,行聽簾幃笑語聲。
揭地東風作曉晴,峭寒別是一般清。
五更彩燕歸鈴閣,一夜金蓮撒斗城。
歲稔歌謠欣越俗,酒闌魂夢遶神京。
幾多攜手天街月,行聽簾幃笑語聲。
東風鋪天蓋地,讓清晨放晴,料峭春寒別有一番清逸。五更時彩燕回到鈴閣,一整夜金蓮燈在小城滿撒。年成豐收,人們唱著歌謠,盡顯越地風俗之歡,酒盡之后,魂魄與夢都縈繞著京城。曾有多少次,我們攜手在天街月下,邊走邊聽著簾幃后的笑語聲。
揭地:鋪天蓋地。
峭寒:料峭春寒。
彩燕:立春時的應節飾物。
鈴閣:指官署。
金蓮:指花燈。
斗城:小城。
歲稔:年成豐收。
越俗:越地的風俗。
酒闌:酒盡。
神京:京城。
天街:京城中的街道。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身處小城,立春與元夕同日,節日氛圍濃厚。詩人由眼前小城的熱鬧景象,回憶起在京城的過往經歷。或許當時社會相對安定,農業豐收,詩人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節日之景抒發對京城舊游的懷念。其特點是將當下與過去結合,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特定節日下文人的情感表達。
老來倦躋攀,悠悠憩山側。
層嵐軼穹霓,紆縈困行客。
崖傾覺崄巇,徑曲盤險迫。
石老枕云根,橋橫界野色。
海嶠吞暝暉,松標掛辰極。
殘煙罩成幄,長波曳如帛。
天際鳥知還,溪澗魚自適。
幾忘物無我,慮淡意常寂。
泛觀穹壤間,天亦局于跡。
榮華忽雕枯,俯仰逃今昔。
傾羲倏再旦,急軌等寄驛。
愚公果何為,老且欲移石。
墨龜初卜食,青鳥好音回。
冰玉皆前契,風波任外來。
重因藍袖舞,輕放赤城開。
此事關宗事,終須飲醮杯。
道理須從妙處尋,靜中觀物了吾心。
一時俯仰成朝暮,萬變紛紜幾古今。
蠖屈蛇伸非矯揉,鳶飛魚躍自升沉。
莫隨名利相牽引,方寸膠舟泥寸涔。
英臺修讀地,舊刻字猶存。
一閣出霄漢,萬松連寺門。
洞深云氣冷,池淺鹿行潭。
山下流來水,風雷日夜喧。
歷家差只在毫厘,有詔清臺子細推。
三代以來宗夏正,溥天之下再堯時。
暫煩英節來將命,歸對薇花好賦詩。
夜直禁林如有問,江南民力正瘡痍。
貴介而能大耐官,留心翰墨此為難。
龍蛇現影筆端活,風雨驚人紙上寒。
教子一經文墨續,讀書萬卷夜燈殘。
一門數世衣冠盛,曾把君家家傳看。
覓句如禪定,君應入悟門。
淡中真有味,空處妙難言。
下字去花草,讀書為本根。
莫疑知者少,清氣入乾坤。
鳥獸不可與同群,人道無虧方是人。
已分工夫須盡我,學中本領在明倫。
川云意思乾坤外,杯酒襟懷天地春。
識得眼前真道理,世間何事切吾身。
竹外重門不待扃,此垣繚繞自天成。
一枝瀟灑無塵涴,半夜高寒對月明。
特立豐標仁者靜,生平骨格圣之清。
縱饒曾與逋仙約,只許溪前見影橫。
吾年五十五,汝生方九年。
雖知得子晚,亦擬壽家傳。
立己要莊重,存心無躁偏。
人皆可向上,從否勿歸天。
奪得公來鎮古洪,武昌棠蔭藹春融。
生民立命學有用,活佛救人天大功。
上帝遣符征范鎮,斯民失怙哭溫公。
山橫抱犢人何在,草木悲號一夜風。
賦埒相如軋子云,詞場幾度策奇勛。
不卑銅綬肯為宰,須是玉堂方著君。
準擬日邊行接武,奈何地下要修文。
試將六稿從頭讀,羞殺時流把硯焚。
一身自有一乾坤,拍拍陽和稟得淳。
詩思已隨春意動,夜衾不怕曉寒新。
未應云谷成遼邈,常把滄洲入想因。
覓句看書無個事,清泉可飲便非貧。
英英玉立已班行,地位如何不廟堂。
久合飛騰上華要,祇緣抱負太剛方。
階庭競秀夸諸少,衣缽先傳屬長郎。
最是一家古三代,棣華今尚有余芳。
說到義時須割截,如何氣象得渾全。
合非真合皆人者,生與俱生有性焉。
友是弟兄常底事,仁于父子本然天。
大書忍字果何意,便覺流于矯揉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