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厲竹溪詩稿
覓句如禪定,君應入悟門。
淡中真有味,空處妙難言。
下字去花草,讀書為本根。
莫疑知者少,清氣入乾坤。
覓句如禪定,君應入悟門。
淡中真有味,空處妙難言。
下字去花草,讀書為本根。
莫疑知者少,清氣入乾坤。
尋覓詩句如同坐禪入定,您應該已進入了悟道之門。平淡之中真的蘊含著韻味,空靈之處美妙得難以言說。遣詞造句摒棄華麗辭藻,讀書學習才是創作根本。不要懷疑懂您詩的人少,詩中清氣已融入天地乾坤。
覓句:尋覓詩句,指寫詩。
禪定:佛教用語,指通過靜坐等方式使心神平靜專注。
悟門:悟道之門,指對事物有了深刻領悟。
空處:空靈的境界。
下字:用詞、遣詞。
花草:這里指華麗、堆砌的辭藻。
本根:根本。
清氣:高潔的氣質、意境。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當時詩壇可能存在追求華麗辭藻、形式主義的風氣,詩人通過這首詩贊賞厲竹溪追求平淡自然、注重內涵的創作風格,倡導一種健康的詩歌創作理念。
這首詩主旨是贊揚厲竹溪的詩歌創作風格,強調寫詩要注重內涵、回歸根本。其突出特點是用簡潔語言闡述詩歌創作道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反映了當時部分詩人對詩歌創作的思考。
寓舍我至晚,官期君已催。
猶當載酒別,共作訪山來。
雪谷看題字,風雩話昔開。
樂山并樂水,隨處一裴回。
幾思杖策禮金仙,聞道客來如貫船。
政恐方成過溪送,不能容此對床眠。
愛公詩律真余習,憐我宗門乏厚緣。
愿以伽佗示深旨,莫將麗藻鬭多篇。
詔取咸知有定員,朋來爭欲副招延。
揚眉欲競將誰與,見敵能輕孰子先。
養志鄉時惟負米,薄游今日??求船。
男兒富貴須勤苦,笑我區區但眼前。
誼也期淹速,淵乎任去留。
服來占夏首,歸去及春頭。
豈必憂懷累,當從樂處求。
控揣終異物,窈窕一孤舟。
官梅親手種,山閣聽僧修。
授簡慙吾事,登高企勝流。
葭莩元有托,桑梓近臨州。
媿我資身拙,從公但食謀。
前歲長安雪,從公飲屢過。
放談成絕嘆,狂態亦悲歌。
我仕魚緣竹,公行漩繞渦。
相逢雖足慰,相別奈愁何。
昨奉書題歲且更,每逢人士說先生。
名高正倚斯文在,身屈不妨吾道行。
天以蒼生付安石,孰能三徑老淵明。
自憐留落端何幸,得向溪城一送迎。
平明策蹇出,遇雨且歸休。
樹樹花藏霧,田田水漫流。
徙居還客寓,敗意阻春游。
頼有題詩興,聊當一以酬。
古屋先知雨,空林易得風。
階除滋綠草,門巷擁丹楓。
衣褐從茲迫,稻粱安得豐。
病來方止酒,愁絕若為攻。
處處江邊閣,悠悠客子詩。
欲知歲不與,驗取鬢中絲。
風雨凄其作,江山益爾奇。
憐渠不解語,有恨莫能知。
先生自詞伯,舉世孰詩人。
縱不藏人善,慚無佳句新。
每懷青眼舊,應念白頭貧。
未弭沅湘楫,蒸湘復問津。
林園柿栗日,郊野秔稻風。
居皆有余適,歲久無此豐。
臺背敬父老,裹頭問兒童。
作客勿浪苦,此地吾當終。
不謂于茲世,而能有若人。
藤蘿為遮屋,圖史漫娛身。
安邑誰為令,黔婁自守貧。
他時獨行傳,端可并麒麟。
霧里看花喜未昏,竹園啼鳥愛頻言。
土膏穉麥如爭長,水脈清流卻變渾。
負郭無如此山寺,攜家更擬泛溪村。
卜居苦欲規佳處,佳處都歸祇樹園。
桑柘陰中數畝村,病多終日厭昏昏。
忽傳寄我道間作,徑欲過君竹下門。
坐看諸公上臺省,誰知陶令在田園。
文章勛業元難并,未易輕為得失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