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方同知游二郎廟
碧山深處藹琳宮,牲俎春秋祀報同。鳥雀林深云淰淰,龍蛇壁暗霧蒙蒙。香飄合殿精靈聚,風語中帷肸蚃通。見說邦侯催入覲,周詩福祿侈歌工。
碧山深處藹琳宮,牲俎春秋祀報同。鳥雀林深云淰淰,龍蛇壁暗霧蒙蒙。香飄合殿精靈聚,風語中帷肸蚃通。見說邦侯催入覲,周詩福祿侈歌工。
孤峰絕頂萬余嶒,策杖攀蘿漸漸登。
行到目邊天上寺,白云相伴兩三僧。
圣代全高尚,玄風闡道微。
筵開百僚(《廣卓異記》作“壺”)餞,詔許二疏歸。
仙記題金箓,朝章換(《廣卓異記》作“披”)羽衣。
悄然承睿藻,行路滿光輝。
祇園感神夾,鹿苑化拘隣。
圣人居福地,賢士樂山園。
乍聞千葉現,時動百華鮮。
香草皆滿地,靈芝徧房前。
甘池流八水,神井涌九泉。
華旛高飖飏,應感下飛仙。
鳥弄千聲囀,人歌百福田。
盛哉茲勝處,誰見不留連。
(見同書卷八十《種子部》)
含識皆畏死,有命懼崄危。
如魚困池涸,難逢流水希。
親疎皆父母,何得不悲時(一作“輒相欺”)。
何慈救厄苦(一作“慈悲救危苦”)。福報自然隨。
(見同書卷八《放生部》。注一作者,為《法苑珠林》卷八二之異文。)
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
去人成百歸無十,后者安知前者難。
路遠碧天唯冷結,沙河遮日力疲殫。
后賢如未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
羈旅滯胡中,思歸道路窮。
猶擎蘇武節,尚抱李陵弓。
漠北平無樹,關南迥有風。
長安知遠近,徒想灞池東。
鑿溪南浦曲,栽援北巖阿。
野膳調藜荏,山依緝薜蘿。
釣潭因舊跡,樵路起新歌。
欲知幽賞處,青青松桂多。
皇祖誕慶,于昭于天。積德斯遠,茂緒攸(一作“攸緒”)先。
繼天應歷(一作“維文應歷”),神武弘宣。肇跡媯水,成功版(一作“坂”)泉。
道光覆載,聲穆乾元(一作“吉先”),式備犧象,用潔牲牷。
禮終九獻,樂展四懸。神貺景福,遐哉永年。
佐史非(一作“作”)臺補,任官州縣上。
未是好出身,丁兒避征防。
不慮棄家門,狗偷且求養。
每日求行案,尋常恐迸仗。
食即眾廚飡,童兒更護當。
有事檢(一作“機”)案追,出帖付里正。
火急捉將來,險語唯須胱(一作“就”)。
秋來木葉黃,半夜坐林塘。
淺溜含新凍,輕云護早霜。
落螢飛未起,驚鳥亂無行。
寂寞知何事?東籬菊稍芳。
殺青龍,須白虎,自然感化無風雨。
雪花飛,雪花飛,魂歸魄亦歸。
聚散既由壬癸水,玉神華蓋體無為。
涌泉水,涌泉水,春夏秋冬深無底。
要行天下時,厚暖自然制。
(見《正統道藏》本元陽子輯《還丹歌訣》卷上。此書為北宋前之著。)
(按:此組詩原題作“青城羅真人上明皇《白金小還丹歌》”,詩前有小引云:“帝問真人曰:『道本無二,同歸乎一。藥有多功,身寧濟惠。愿垂憫念,速救余生。』真人曰:『身在和炁,藥同元滋,二道符機,衰朽自差,莫希大藥,日月難期。一味白金,延年益壽,仙人保秘,不妄虛傳,但能秘之,無輕泄爾。』凡一十二首。”似為后人所加。《太平廣記》卷二二云公遠“因以《三峰歌》八首以進焉,其大旨乃玄素黃赤之使、還纓溯流之事”。今不存。)
教君有男女,但令遣出家。
如山覆一壝(項校“?”,通“簣”),似草始生牙。
剃頭并去發,脫俗服袈裟。
聞鐘即禮拜,見佛獻香花。
不思五等貴,寧貪駟馬車。
逶迤臨云雨,蛾眉戲瓊(一作“瑤”)臺。
對酒自嬌笑,君王肯下來。
擊鼓雷闐闐,選妓紛呈才。
錫宴池上子,精魄辭不回。
指日窮所樂,豈知殷運開。
孤舟一遙放,曾構成塵埃。
天啟鑒湖清,靈源浸天碧。
不為潛龍盤,上翊飛龍續。
花氣噴龍香,河光溥龍德。
福以龍德鐘,壽以龍仁益。
百禮祀龍神,九歌感龍格。
龍湖配天長,萬葉復千億。
本心若虛空,清凈無一物。
焚蕩淫怒癡,圓寂了見佛。
五彩圖圣像,悟真非妄傳。
掃雪萬病盡,爽然清涼天。
贊此功德海,永為曠代宣。(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