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波樂 十六
教君有男女,但令遣出家。
如山覆一壝(項校“?”,通“簣”),似草始生牙。
剃頭并去發,脫俗服袈裟。
聞鐘即禮拜,見佛獻香花。
不思五等貴,寧貪駟馬車。
教君有男女,但令遣出家。
如山覆一壝(項校“?”,通“簣”),似草始生牙。
剃頭并去發,脫俗服袈裟。
聞鐘即禮拜,見佛獻香花。
不思五等貴,寧貪駟馬車。
教導你若有兒女,就讓他們出家。就像堆土成山只欠一筐土那樣有意義,好似小草剛剛發芽充滿生機。剃掉頭發,擺脫世俗穿上袈裟。聽到鐘聲就虔誠禮拜,見到佛像就獻上香花。不羨慕五等貴族的尊貴,哪會貪戀駟馬高車的榮華。
遣:讓,使。
壝(?、簣):盛土的筐。“如山覆一壝”化用“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五等貴: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貴族。
駟馬車:由四匹馬拉的車,古代顯貴者所乘。
此詩創作應與當時佛教盛行的社會背景有關。佛教在當時廣泛傳播,許多人信奉佛教,倡導出家修行以求解脫。詩人可能是佛教信徒或受佛教思想影響較深,通過此詩宣揚佛教理念,鼓勵人們投身佛教修行。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佛教出家修行思想,其特點是語言通俗,用形象比喻和對比突出修行意義。在文學史上雖非經典名作,但反映了當時佛教文化對文學創作的影響。
寶公關鎖尋常事,諗老家風氣味長。十載故人情外意,一杯今日雨前香。
劍氣沖霄水亂流,故人曾共木蘭舟。年來老病如宗炳,畫里青山臥里游。
投檄云歸便放舟,大兄真為掩吾羞。賈生應悔無長策,崔氏從前下冗流。恬退特書真宰奏,告身超格后人收。是非不必論今昔,深鎖松筠禾黍秋。
烏程霜稻襲人香,釀作春風霅水光。時復中之徐邈圣,無多酌我次公狂。
楊柳正萋萋,門前碧草齊。別離如昨日,白發滿春閨。飄花兼淚落,行云逐望迷。綠苔凝履跡,粉汗浥書題。夢到龍沙北,魂銷馬邑西。卷簾雙燕入,開鏡一鶯啼。腸共吳江繞,眉將楚岫低。攀枝憐并蒂,窺沼妒雙棲。躍水寧無劍,通天亦有犀。那看明月夜,登樓惑馬蹄。
西署為郎已著名,分符歲暮此專城。肯孤上黨緘書意,為寄南州下榻情。長路風威嘶五馬,大河日影曳雙旌。梁園公子如相問,著述應憐老未成。
南云飛夢,北轍量郵,梅天欣下瓊瑤。消息傳菰,江頭微雨瀟瀟。開緘凍馨初破,餉紅丁、多仗山樵。憑寄遠,帶雙溪斜月,分與寒庖。重念松甌今日,正連香風信,蒸出杉膏。前度黃花,凝脂曾趁霜掊。歸來剩香滿袖,雪盈門、能潤窮饕。雄劍在,盼輕舟時合,休誤春朝。
老態年來日日添,黑花飛眼雪生髯。扶衰每藉齊眉杖,食肉先尋剔齒櫼。右臂拘攣巾不裹,中腸慘戚淚常淹。移床獨就南榮坐,畏冷思親愛日檐。
嘆靈源曠代,本無極,信優游。自樸散形生,銷磨混沌,落入行囚。竛竮四方宛轉,向迷津、大海苦淹留。法界群情擾擾,夢魂千古悠悠。淪流。販骨如山,知何日,是程頭。好鍛煉真空,三光慧照,萬劫云收。終須舍身拚命,更惜頭護面幾時休。裂碎中間一點,便超得岸神舟。
滄江雨歇暑漸微,銀床一葉迎秋飛。牽牛相對織女出,明月不照征夫歸。寸心耿耿只自苦,雙鬢蕭蕭今更稀。仰候神光向中夜,秋螢暗度鴛鴦機。
幕府今何處,青山水繞城。烏程有美酒,還肯餉春耕。
黃卷讀來今已老,白頭受屈不曾言。
優曇寶樹作香林,佛面輝光紫磨金。峰頂蓮花高十丈,便敷妙座出花心。
幽人十月猶絺绤,萬瓦霜清木葉號。賴有西鄰念衰冷,夜窗叢手辦衣袍。
運歷三元正,升平太古同。五侯皆輯瑞,四海盡占風。圣政乾行內,群生壽域中。撞鐘元會罷,晃朗日升東。正仗臨軒萬國來,漢儀周禮盡堪咍。光浮云蓋青龍轉,香透椒花白獸開。慶賜應時均億兆,卜年從此數京垓。群臣共感文明運,況是天言誡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