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歌
清曉冬冬鳴社鼓,前村后村走兒女。
田家醵錢共賽神,謝神時晴復時雨。
案有肴酒爐有香,老巫禱祝躬案傍。
愿得年年被神福,秋宜稻谷春宜桑。
人淳禮簡酒無數,歌笑喧闐日將暮。
田翁欹側醉歸來,山頭明月山前路。
清曉冬冬鳴社鼓,前村后村走兒女。
田家醵錢共賽神,謝神時晴復時雨。
案有肴酒爐有香,老巫禱祝躬案傍。
愿得年年被神福,秋宜稻谷春宜桑。
人淳禮簡酒無數,歌笑喧闐日將暮。
田翁欹側醉歸來,山頭明月山前路。
清晨社鼓咚咚敲響,前村后村的男女老少都奔走相告。農家湊錢共同祭祀神靈,感謝神靈讓天氣風調雨順。供案上有佳肴美酒,香爐里燃著香,老巫在供案旁虔誠祈禱。希望年年都能得到神靈庇佑,秋天稻谷豐收,春天蠶桑興旺。這里民風淳樸、禮節簡單,大家暢飲美酒,歌聲與歡笑聲喧鬧,直到天色將晚。老農夫歪歪斜斜地醉著歸來,只見山頭明月照著山間小路。
冬冬:擬聲詞,形容鼓聲。
醵錢:湊錢。
賽神:祭祀神靈。
躬:身體彎下。
被:蒙受。
喧闐:喧鬧。
欹側:傾斜、歪斜。
此詩創作背景應是古代鄉村以農業生產為主,人們靠天吃飯,對自然神靈充滿敬畏。在豐收或特定時節,村民會湊錢祭祀神靈,感謝護佑并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詩人目睹這一熱鬧場景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鄉村社祭活動,突出鄉村生活的淳樸和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它以質樸的語言、生動的畫面展現鄉村風情,是反映古代農村民俗文化的佳作。
清和月去端陽來,
門掛靈符可避災。
同飲菖蒲除疫酒,
榴花照眼一時開。
有牲斯純,有俎斯陳。
進于上帝,昭報深仁。
層巒疊疊斗崢嶸,下見峻岡號六平。自是山靈嫌太橫,祗應回伏護專城。
千仞誰能即振衣,迂回樵徑傍斜暉。丹梯任爾凌云出,平步還應繞翠微。
江南憶,罨畫最風流。
白屋山腰煙內市,紅闌水面雨中樓。
樓上漾簾鉤。
棣萼同根生,風雨連床契;縱或死生殊,依然伯與季。
余獨嗟雁行,生初厥有四;乃今孑然存,時隕鸰原淚。
猶子相晨夕,差幸左右侍。道北與道南,原無隔膜異。
不圖階厲者,一朝出中饋;愿勿聽婦言,彼此生嫉忌。
田家紫荊花,榮枯誰所致?卜式讓田宅,終得千羊飼。
瓜華豆莢已闌珊。采摘記霜前。全勝二月楊花瘦,斜陽陌、吟渴須餐。慣見銀釵小婦,迎風挑向筠竿。
誰分野色上毫端。玉本笑紅圓。前身定是長沙易,寫生手、一樣流傳。倦客清齋久矣,何人貽鲊香山。
魏公席卷弁山來,赤龍船燒心膽灰。飛炮忽碎丞相首,滎陽左丞何為哉。
七姬自是良家子,倉皇兵入姑蘇里。君受國恩應自理,妾受君恩尚何俟。
一者先行余盡起,徘徊攬帨今生已。此時貴主知安在,此際焚骸淚如水。
西門掩襲又潛奔,東城藁葬誰重徙。巾幗由來愧丈夫,終隨降將擲戈殳。
齊云樓下通天火,玉殞蘭摧恨不殊。鐘繇之書埋百年,摩挲一再重惘然。
吁嗟乎,廟無觚棱冢無突,上虞孝,溧陽貞,后先永永銘堅石。
簿書鞅掌強登高,放眼云山氣正豪。
何處平臺堪戲馬,幾人險韻敢題糕。
青霄雁字書難覓,紅葉霜林景未遭。
滄海橫流誰砥柱,狂瀾無際任滔滔。
口生白醭怕開言,
幾度抬身又困眠。
佛法從教陳爛卻,
權衡不在老夫邊。
窮巷朝仍擁,寒廳午未開。人誰送酒直,鴉為致薪材。已倦除頭垢,寧能拭硯埃。高情蒙枉記,好句數能來。
平地疑無地,知時復過時。梅花遍南嶠,雪嶺亙西陲。兔狡猶迷窟,禽偪詎立枝。摧頹如我者,蕭瑟欲胡為。
俸薄愁斯立,镵長困拾遺。經營將有賦,零落不成思。凍結須頻折,煙凝袂半緇。陽春竟何在,卒歲以為期。
窈窕緣江路,幽深隔岸祠。為梅期載酒,因雪重賡詩。儻匪相娛樂,疇能遣歲時。出門方積凍,散策待晴曦。
剩有騎驢興,終成閉戶居。江山峙書閣,松竹隱僧廬。但遣官成集,莫言丞負余。可于風雪際,頓使唱酬疏。
太初有巧匠,
搆此無梁寺。
不知好脩人,
幾時成佛事。
方寸止知老母,
始終唯報韓王。
家鶩盡供玉饌,
元禽長寄雕梁。
天旱今時稼怎成,
接連河北起兵爭。
仰希軍士且休戰,
尚望蒼天大雨行。
青衫昔作督郵時,賞鑒除公更有誰。
勘獄不嫌人守法,撰文常對眾稱奇。
筑臺虛辱生前意,穿冢難酬地下知。
欲寫哀思傳挽者,身今戎服不能詩。
六朝舊事欲條陳,正恐招憂又愴神。
元豹成文須隱霧,嘉魚式燕且邀賓。
方歸晉事同韓起,敢望燕臺致劇辛。
回首天南佳麗地,時時引領九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