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比部赴兩浙提刑
兩漢為郎選,南方奉使材。
書隨星火落,帆拂斗牛開。
月破濤收鷺,天低雨暗梅。
卻緣持節重,無客對銜杯。
兩漢為郎選,南方奉使材。
書隨星火落,帆拂斗牛開。
月破濤收鷺,天低雨暗梅。
卻緣持節重,無客對銜杯。
您本是像兩漢時郎官那樣經過精心選拔的賢才,如今前往南方擔任奉使。文書傳遞如星火般迅速,船帆在斗牛星宿間揚起。明月沖破波濤,白鷺棲息;天空低沉,細雨使梅花更顯暗淡。只因為身負持節重任,便無人能與您舉杯共飲。
馬比部:指姓馬的比部官員。比部是古代官署名。兩浙提刑:兩浙地區的提點刑獄官。
兩漢為郎選:兩漢時期郎官選拔嚴格,這里說馬比部是經過精心選拔的人才。
奉使:奉命出使。
星火:形容文書傳遞緊急,如流星火光般迅速。
斗牛:星宿名,指斗宿和牛宿。
持節: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執符節以為憑證,這里指馬比部身負重任。
銜杯:指飲酒。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當時可能是馬比部即將前往兩浙地區擔任提刑官,詩人為其送行而創作此詩。在宋代,官員的任命和調任較為頻繁,提刑官負責司法、刑獄等事務,責任重大。詩人可能對馬比部的才能和此次任命有所感觸,故而寫詩相贈。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馬比部赴任兩浙提刑。其特點在于既夸贊了馬比部的才能,又生動描繪了他的行程和南方景色,還體現出他身負重任的狀態。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展現了宋代送別詩的一種風格,注重對人物使命和旅途情境的描寫。
霽動江池色,春殘一去游。
菰風生馬足,槐雪滴人頭。
北闕塵未起,南山青欲流。
如何多別地,卻得醉汀洲。
東西南北各連空,
波上唯留小朵峰。
長與岳陽翻鼓角,
直到劫余還作陸,
是時應有羽人逢。
巨塔列名題,詩心亦罕齊。
除官京下闕,乞假海門西。
別席侵殘漏,歸程避戰鼙。
關遙秦雁斷,家近瘴云低。
候馬春風館,迎船曉月溪。
帝京須早入,莫被刺桐迷。
細皮重疊織霜紋,滑膩鋪床勝錦茵。
八尺碧天無點翳,五月不教炎氣入,滿堂秋色冷龍鱗。
靜節灌園余,得非成隱居。
長當庚子日,獨拜五經書。
白浪吹亡國,秋霜洗大虛。
門前是京口,身外不營儲。
巫山蒼翠峽通津,下有仙宮楚女真。
不逐彩云歸碧落,應是荊山留不住,至今猶得睹芳塵。
寂寂陰溪水漱苔,
塵中將得苦吟來。
東峰道士如相問,
縣令而今不姓梅。
一檣懸五兩,此日動歸風。
客路拋湓口,家林入鏡中。
譚余云出嶠,詠苦月欹空。
更若看??鵲,何人夜坐同。
垂白商于原下住,
兒孫共死一身忙。
木弓未得長離手,
猶與官家射麝香。
口宣微密不思議,不是除貪即誡癡。
只待外方緣了日,必竟懶過高坐寺,未能全讓法云師。
日月出又沒,臺城空白云。
雖寬百姓土,漸缺六朝墳。
禾黍是亡國,山河歸圣君。
松聲驟雨足,幾寺晚鐘聞。
少年云溪里,禪心夜更閑。
煎茶留靜者,靠月坐蒼山。
露白鐘尋定,螢多戶未關。
嵩陽大石室,何日譯經還。
百花成實未成歸,未必歸心與志違。
但有壺觴資逸詠,
游子馬前芳草合,鷓鴣啼歇又南飛。
閩地高僧楚地逢,僧游蠻錫掛垂松。
白云逸性都無定,才出雙峰愛五峰。
高僧不負雪峰期,卻伴青霞入翠微。
百葉巖前霜欲降,想得白蓮花上月,滿山猶帶舊光輝。
傾騰界漢沃諸蠻,
立望何如畫此看。
無地不同方覺遠,
萬狀千形皆得意,
長鯨獨自轉身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