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何似公李伯襄諸子過觀早梅分賦 其二
羅浮清夢后,愁寂幾相思。花里同今夕,尊前即往時。寒香風自遠,幽恨月應知。預惜歡娛地,明年恐未期。
羅浮清夢后,愁寂幾相思。花里同今夕,尊前即往時。寒香風自遠,幽恨月應知。預惜歡娛地,明年恐未期。
廬山之西形勢聚,無位真人依位住。地祇掣鎖金城開,石龍噴水銀潢注。
峰巒約勒萬馬回,杉松自作千兵護。寶殿崢嶸跨碧霄,圓容麗服微西顧。
江南妃子親施田,香飯供僧無億數。法焰相傳十二人,師泛鐵船楊子渡。
楊子渡頭秋風高,霹靂駕雪翻驚濤。中有漁家妙絕手,一釣三山連六鰲。
縱時大地悉震恐,收來塵剎無纖毫。當年曾許心莫逆,今朝又作圓通客。
掛冠已脫塵俗緣,一心愿住清涼國。清涼之國進能知,日長馬倦人多迷。
從來聞說曹溪路,只今踏斷廬山西。
因過下方院,更指上方登。
偃蓋杉松路,包金橘柚層。
清灣從古好,孤榜復誰曾。
八十年前事,凄涼欲問僧。
澤國生涯有釣舟,此身隨分狎群鷗。
非關利祿成羈縶,為學文章作贅疣。
病眼看花空濺淚,客顏臨鏡復包羞。
江東父老應相憶,燕子來時語不休。
馬度嚴關口,生歸喜復嗟。
天文離卷舌,人影背含沙。
江勢一兩曲,梅梢三四花。
登高休問路,云下是吾家。
豈無城中居,高墻圍大屋。愛此原野間,山靜溪水綠。
人家買良田,歲取十千谷。我耕山下土,所獲亦以足。
藜羹佐淵魚,晨炊買樵木。客來好風日,濁酒醉籬菊。
主人去微官,歸意常欲速。畫圖隨行李,林囿日在目。
公卿為之賦,佳句滿瑤軸。年來請便郡,旦暮戒童仆。
乘霜歸荒徑,趁雨添新??。應恨公未歸,公貧猶待祿。
惓懷春晚脫征驂,官況喧卑昔未諳。
敲撲豈甘忘素業,琴樽猶可助清談。
窗燈耿耿書開卷,衙鼓冬冬吏放參。
唯有登樓心不愜,亂云堆霧鎖東南。
溪上龍蛇屋,蕭條帝子祠。
竹痕當日淚,山色后人疑。
仙服霞留綺,新裝月印眉。
楚民亡水旱,簫鼓謝神禧。
李侯車騎匆匆出,前騶不鳴隨者急。不游臺沼不尋山,獨向城隅小蓬蓽。
城隅蓬蓽謂誰家,太學先生賢已卒。老妻猶在八十余,侯來為問夫人疾。
當時弟子猶五六,連袂追隨慎倉卒。手調湯藥進盂盤,勞問有無極纖悉。
巷人來觀相歡喜,門外墻頭聞唧唧。
我思康定慶歷間,天下文章極蕭瑟。讀書不復問義理,破碎幺么入聲律。
先生始出治庠序,輔養學者尊經術。自茲道義及生民,晚具??黃起遺逸。
先生今來骨為土,名儒大義非前日。朝登垅坂暮高官,舊學前功付幽黜。
往往昔游苕霅人,詆諱不敢對以實。
李侯自是江南士,不預吾徒舊堂室。尊德樂道乃精誠,念老嗟貧固其秩。
魏文伏軾過西河,鄭公名鄉論高密。古來如君顧無幾,于今走利尤非匹。
人言侯政如此多,試聽風謠百之一。
山門屹屹橫青嶂,巖屋霏霏帶紫煙。
千尺老松當大道,一條飛瀑落中天。
重來覽物應相識,此地尋僧似有緣。
自謂讀書非俗客,謫官猶得近林泉。
舳艫溯隋堤,積潦涵楚甸。大帆掛長檣,薰飚借良便。
氣張中軍旗,勢疾強弩箭。浪頭噴飛雪,波心落流電。
或如春雷振,又若疾雨濺。天空文鹢歸,珠媚淵龍戰。
久來去意切,幸此行色變。舟子嘯引項,挽夫喜盈面。
揭篙無施勞,躍馬莫我先。行吁思景附,坐指交勇羨。
日陰未頃刻,道里歷宇縣。津亭倏渡淮,官堠俄入汴。
盛夏草樹齊,遠水蘋藻遍。晚景稍可愛,少瞬不再見。
我非欲速者,疾目憎轉眩。衣袂聊虛涼,心焉獨安宴。
向夕風少休,遲留樂幽睠。
蘭陔堂上此歸全,松柏山頭有舊阡。
我得遐齡幾九十,人依絳帳昔三千。
病時太守和湯藥,沒后諸生侍幾筵。
善化群材同草木,先生恩德重如天。
澄江渺渺豫章樓,曾是雙旌再歲留。
五馬解鞍方北上,萬艘蜚栗又南游。
說棠重到清陰在,埋劍將磨異氣浮。
求得公閑且行樂,即看華發滿人頭。
孤芳托寒木,一曉一翻新。
春色不為主,天香難動人。
丹楓見流落,黃菊坐因循。
莫訝偏相愛,衰遲似我身。
金輿晨動暖風微,比屋歡呼望帝暉。
天喜宴開祈福地,云深香滿侍臣衣。
九韶鳳舞當雙闕,萬燭龍趨護六飛。
為與吾民同樂事,月寒猶未下端闈。
渴飲嘗不足,鑿井偶清疏。井邊舊墻屋,涂塈為我居。
念彼作者勞,容膝已有余。開窗近檐楹,天光滿圖書。
汲水屢灑掃,塵去延空虛。外潔內亦清,體胖氣加舒。
緬懷埳中蛙,樂豈羨蝦魚。相君宅新府,文木森周廬。
侯門多結駟,賜金每論車。身外無我親,儻來物固疏。
日食夜以息,大小則皆如。況無百歲人,貴賤同丘墟。
但可蔽風雨,且以永居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