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仁甫被召
天王覽萬事,日昃坐承明。甚思得奇才,指望中原平。
小吏與計偕,大夫招以旌。結綬聯翩來,屢聞開邇英。
少卑著三館,高者登九卿。朝廷非不用,功業竟何成。
豈其有所懷,閉口且吞聲。豈其有所畏,捩手恐覆羹。
吾傷風俗衰,視此天下衡。莫計事可否,但隨意重輕。
雖復建良法,因茲無由行。念予臥龍底,二年飽躬耕。
世故已熟觀,見君勿屏營。要陳治安策,剴切如賈生。
愿無似揚雄,詞賦稱西京。
天王覽萬事,日昃坐承明。甚思得奇才,指望中原平。
小吏與計偕,大夫招以旌。結綬聯翩來,屢聞開邇英。
少卑著三館,高者登九卿。朝廷非不用,功業竟何成。
豈其有所懷,閉口且吞聲。豈其有所畏,捩手恐覆羹。
吾傷風俗衰,視此天下衡。莫計事可否,但隨意重輕。
雖復建良法,因茲無由行。念予臥龍底,二年飽躬耕。
世故已熟觀,見君勿屏營。要陳治安策,剴切如賈生。
愿無似揚雄,詞賦稱西京。
天子總覽天下萬事,直到太陽偏西還坐在承明殿處理政務。非??释玫狡娌牛谕芷蕉ㄖ性?。小吏與上計吏一同進京,大夫以旌旗相招。官員們接連不斷地前來,多次聽聞在邇英殿商議國事。官職低的在三館任職,高的能登上九卿之位。朝廷并非不任用人才,可他們的功業究竟如何呢?難道是他們有所想法,所以閉口不言?難道是他們有所畏懼,怕伸手做事會打翻羹湯?我痛心風俗的衰敗,把這看作天下的衡量標準。不考慮事情是否可行,只根據個人意愿來決定輕重。即使制定了好的法令,也因此無法推行。想到我在臥龍之地,已飽嘗兩年的躬耕生活。世事我已看熟,見到你不必惶恐不安。你要獻上治國安邦的策略,像賈誼那樣懇切。希望你不要像揚雄,只以詞賦聞名于西京。
日昃:太陽偏西。承明:承明殿,皇帝處理政務之處。
計偕:地方每年遣送赴京報告地方政情的計吏。
旌:旌旗,這里指招賢的標志。
邇英:邇英殿,宋代皇帝講讀經史的地方。
三館:指昭文館、史館、集賢院,是宋代的文化機構。
九卿:古代中央政府的九個高級官職。
捩手:伸手。覆羹:打翻羹湯,比喻做事失敗。
衡:衡量標準。
屏營:惶恐、彷徨。
治安策:指賈誼的《治安策》,是論述國家長治久安之策的文章。
賈生:指賈誼,西漢政論家、文學家。
揚雄:西漢文學家、思想家,以詞賦著稱。西京:指長安。
此詩創作時間不詳。當時南宋朝廷偏安江南,雖有收復中原之志,也在不斷招攬人才,但官場中存在諸多弊病,人才難以施展抱負,社會風氣不佳。詩人目睹這種情況,在友人李仁甫被召進京時寫下此詩,表達自己的感慨并對友人寄予期望。
這首詩主旨是批評朝廷用人無成效、社會風俗衰敗的現象,鼓勵友人李仁甫積極建言獻策。其突出特點是情感強烈、議論深刻。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名氣不高,但反映了當時士人的社會責任感和對國家命運的關注。
二升酸醋瓦瓶盛,請得姑嫜十日程。
赤黑畫眉臨水笑,草鞋苞腳逐風行。
黃絲髪亂梳橑緊,青?裙高種掠輕。
想得到家相見后,父娘由喚小時名。
幾年垂釣碧江潯,長愛嚴陵是此心。
萬壑深秋聞伐木,一溪長日看淘金。
桑生垅上螟蛉掛,竹在沙頭翡翠沉。
唯道石田堪種黍,不將衰髪羨華簪。
南風海路連歸思,北雁長天引旅情。
賴有鏘鏘雙鳯伴,莫愁多日住邊亭。
耕鑿連云磴,蹄痕見福衡。
泣天伸養志,喘月藉留名。
紀鳯儀同美,歌麟趾歧榮。
勝遺方寸地,風動后人耕。
三畝田東竹一墟,習家深處自安居。
每逢山簡能騎馬,長羨王弘不賣魚。
南國煙帆低晚岸,北林霜葉墮寒蔬。
郡中舊指賢哉巷,門外多來長者車。
近日稍聞池盡墨,他時誰見壁藏書。
已知每提能攜酒,同倚閶門四檻虛。
賓朋何喧喧?
日夜裴公門。
愿得裴公之一言,
不須驅馬埒華軒。
親客號不疎,(“號不疏”,伯三六五九、斯四六六九卷作“無疏伴”。)
建喚則須喚。(“建喚則須喚”,伯三七一六卷作“來即??須喚”,伯三五五八、伯三六五六、斯三三九三作“喚即盡須喚”。)
食食寧且休,只可待他散。
雨處沙堤同日筑,其如啟沃藉良謀。
民間有病誰開口,府下無人只點頭。
聞有濠梁地,駕言幷四美。
契冥邀異跡,勝會不延晷。
澗響若琴中,泉華疑鏡里。
形隨員月正,制逐規虹起。
澡流瑩丹心,跂石涼玉趾。
近焉將安適?行當潤蒙泛。
吾道豈便喪,時人自不容。
白頭傷久別,青眼憶相逢。
萍跡風波急,荷衣霧露濃。
空編太平頌,天子未登封。
上將出東征,驊騮得路行。青云仰高步,白日見精誠。
朗抱韜群物,沉思活庶氓,田文今得士,孫武舊能兵。
曉月當樓色,秋鞞入地聲。鬼神愁運思,奸猾恐回情。
破敵連收柵,屯師立下城。龍觀淮甸虎,鳣視海湄鯨。
勇冠臨危貌,勛崇定遠名。突圍親斬首,開道看擒生。
陳變虵頭出,槍回豹尾橫。束衣金甲冷,揮箭鐵鞭鳴。
歷戰長諸葛,封侯小富平。去淮初五馬,遷滑再雙旌。
道秪蕭何直。功惟范蠡成。感恩懷敢炙,知味渴和羹。
曙合銅牌入,昏堂蠟燭明。玉鉤紅袖把,銀注紫衣擎。
接坐羞人識,還家畏嫂輕。猶希匹夫膽,一向信陵傾。
西陸行終令,東籬始再陽。
綠英初濯露,金蘂半含霜。
自有兼材用,那同眾草芳。
獻酬樽俎外,寧有懼豺狼。
(以上二詩見《分門纂類唐歌詩》殘本第六冊《草木蟲魚類》卷五。)
娛賓初命賦,摛翰已堪夸。
思發才無滯,文成點不加。
筆端舒錦繡,手下走龍蛇。
罷益銀鉤勢,休添麗澤華。
誤蠅寧復見,倚馬未為嘉。
有愧當明試,含毫到日斜。
暖泛朱砂石壁幽,軒皇曾浴上丹丘。
陰陽相煮連珠浦,今古長煎瀉鏡流。
紫氣曉籠煙色澹,錦霞明照火光浮。
何方為洗身輕后,便跨飛龍到十洲。
鑒地栽蘆貯碧流,臨軒一望似汀洲。
?籠好映淮南樹,疎野偏直海上鷗。
歷歷迎風欹枕曉,蕭蕭和雨卷簾秋。
君看范蠡功成公然上道煙波無去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