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首
吾道豈便喪,時人自不容。
白頭傷久別,青眼憶相逢。
萍跡風波急,荷衣霧露濃。
空編太平頌,天子未登封。
吾道豈便喪,時人自不容。
白頭傷久別,青眼憶相逢。
萍跡風波急,荷衣霧露濃。
空編太平頌,天子未登封。
我的學說和主張難道就會消亡嗎?只是當下的人不能容納罷了。白發蒼蒼,感傷與友人長久分別;回憶起與友人相逢時的惺惺相惜。我的行蹤如浮萍般在風波中飄搖不定,身著荷衣被濃重的霧露所侵濕。我白白地撰寫了歌頌太平的文章,可天子還未舉行封禪大典。
吾道:指自己的學說、主張。
青眼:相傳阮籍能為青白眼,對所器重的人,眼睛正視,黑眼珠在中間,稱青眼;對他不喜歡的人就翻白眼。后以“青眼”表示對人喜愛或器重。
萍跡:像浮萍一樣漂泊不定的蹤跡。
荷衣:用荷葉制成的衣服,常指隱者的服裝。
登封:古代帝王到泰山筑壇祭天叫封禪,也叫登封。
王貞白生活于晚唐五代時期,社會動蕩不安。此詩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并未實現真正的太平,詩人的學說和主張得不到認可,他或許處于漂泊之中,與友人分別許久,故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感慨,以及對太平盛世的期盼。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意象和對比等手法增強了表現力。在文學史上雖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晚唐五代時期文人的心境和創作風貌。
雕珉瑳瑳,篆金煌煌。對揚于庭,是承是將。星重其暉,日重其光。觀瞻以懌,國有元良。
山從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麗地,人生只合住湖州。
日長澹澹光風轉。小尾黃蜂隨早燕。行尋香徑不逢人,惟有落紅千萬片。酒成憔悴花成怨。閑殺羽觴難會面。可堪春事已無多,新筍遮墻苔滿院。
一鞭款段喜陪君,指點高山多白云。地勝好教毛穎記,泉流擬把羽觴分。偷閒日月供瀟散,放浪襟期薄世氛。幸際清班無俗事,太平游衍敢離群。
青娥勇退素娥藏,霜月終教一耿光。端的根深枝自在,春花旋又擁東皇。
尋壑逐飛鳥,持觴送歸鴻。不解世俗書,稽古何所蒙。久矣川效珍,矧茲山不童。應容陶隱居,佳眠聽松風。
吳苑新開第,都門遂掛冠。俄聞曳杖嘆,未適散金歡。舊跡馀三徑,高風戢一棺。只應名不朽,沈志史臣刊。
風雨迎寒食,攏岡故國邊。幾人住鄉里,六合共烽煙。花里家何在,兵間夢不前。登高見春遠,百粵艷陽天。
聽風聽雨江湖上,一葉輕舟艤釣沙。暫卻鶩行容退食,秋聲先已到枯葭。
空同之山戴斗極,疊嶂橫陳開碣石。翠崖丹磴互低昂,復閣層闌轉空碧。碧桃花落笙聲幽,雙成吹玉彩鸞謳。跨鳳騰云去無跡,清猿啼斷層崖秋。霞光隱映山長在,寰海茫茫隔煙靄。舊游仙侶謾招呼,誤落人間幾千載。吳爭越戰何可數,束書欲問桃源路。畫圖空見避秦人,隔水漁郎不相顧。
鰲足立四極,鐘山蟠一龍。
朱顏攜策赴長楊,笑揖花驄大道傍。赫燁封章馳紫殿,飛揚名譽出黃堂。新都日月三天近,夢澤云煙一水長。回首竹林成舊跡,壚頭猶記阿咸狂。
建儲以賢,辟宮于東。典冊既備,筮占既從。濟濟卿士,鏘鏘鼓鐘。天子戾止,盛哉禮容。
一飽懸天不待求,幾人乾白少年頭。君看滾滾東流水,到海成淵始懶流。
白日涼風吹舞衣,天涯游子動歸思。地分燕越人圖繪,壽祝期頤我賦詩。膾切鱸魚秋入饌,飯蒸香稻雪翻匙。望云亦有江南興,無計隨君空忸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