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吳致政韻
晚學知誰繼后塵,鄉閭舊仰老成人。
門無車馬何妨靜,室有詩書不厭貧。
閙里抽身甘寂寞,閑中覓句鬭清新。
杖藜莫惜頻過我,共醉床頭滿榼春。
晚學知誰繼后塵,鄉閭舊仰老成人。
門無車馬何妨靜,室有詩書不厭貧。
閙里抽身甘寂寞,閑中覓句鬭清新。
杖藜莫惜頻過我,共醉床頭滿榼春。
晚年求學不知誰能繼承前人風范,鄉里向來敬重德高望重之人。門前沒有車馬喧鬧不妨礙寧靜,屋里有詩書相伴就不嫌棄貧困。從熱鬧中抽身甘愿享受寂寞,閑暇時尋覓詩句比拼清新。不要吝惜拄著藜杖常來看我,一起暢飲床頭滿壺的美酒。
晚學:晚年求學的人。
后塵:指前人的蹤跡、風范。
鄉閭:鄉里。
老成人:指德高望重、年高而有見識的人。
榼:古代盛酒的器具。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可推測,當時詩人處于一種遠離世俗紛擾的生活狀態,可能與友人吳致政有一定的交往,在閑適的生活中寫下此詩以和友人之韻。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安貧樂道、享受閑適生活的志趣,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意境高雅。它展現了詩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態度,在文學上體現了傳統文人對寧靜高雅生活的向往。
我祖居鄴地,鄴人識文星。此地星已落,兼無古時城。
古風既無根,千載難重生。空留建安書,傳說七子名。
賤子生桂州,桂州山水清。自覺心貌古,兼合古人情。
因為二雅詩,出語有性靈。持來向長安,時得長者驚。
芝草不為瑞,還共木葉零。恨如轍中土,終歲填不平。
吾宗戴豸冠,忽然入西京。憐其羽翼單,撫若親弟兄。
松根已堅牢,松葉豈不榮。言罷眼無淚,心中如酒酲。
南宮酒未銷,又宴姑蘇臺。
美人和淚去,半夜閶門開。
相對正歌舞,笑中聞鼓鼙。
星散九重門,血流十二街。
一去成萬古,臺盡人不回。
時聞野田中,拾得黃金釵。
清無車馬塵,深洞百花春。
雞犬疑沾藥,耕桑似避秦。
登山采樵路,臨水浣紗人。
若得心無事,移家便卜鄰。
野樹花初發,空山獨見時。
踟躕歷陽道,鄉思滿南枝。
百戰未言非,
孤軍驚夜圍。
山河意氣盡,
淚濕美人衣。
斜日出門去,殘花已過春。
鳥聲穿葉遠,虎跡渡溪新。
入洞幾時路,耕田何代人。
自慚非避俗,不敢問迷津。
吳山青楚吟,草色異鄉心。
一酌水邊酒,數聲花下琴。
登樓舊國遠,探穴九疑深。
更想逢秋節,那堪聞夜砧。
欲暮候樵者,望山空翠微。
虹隨余雨散,鴉帶夕陽歸。
窮巷長秋草,孤村時搗衣。
誰知多病客,寂寞掩柴扉。
偶逐星車犯虜塵,
故鄉常恐到無因。
五原西去陽關廢,
日漫平沙不見人。
石橋春澗已歸遲,
夢入仙山山不知。
柱史從來非俗吏,
青牛道士莫相疑。
清苦月偏知,南歸瘦馬遲。
橐輕緣換酒,發白為吟詩。
水色西陵渡,松聲伍相祠。
圣朝思直諫,不是掛冠時。
行人倦游宦,秋草宿湖邊。
露濕芙蓉渡,月明漁網船。
寒機深竹里,遠浪到門前。
何處思鄉甚,歌聲聞采蓮。
蘭澤傷秋色,臨風遠別期。
東城草雖綠,南浦柳無枝。
直道豈易枉,暗投誰不疑。
因君問行役,有淚濕江蘺。
谷口溪聲客自傷,那堪嗚咽吊殘陽。
空階鶴戀丹青影,門人遠赴心喪夜,月滿千山舊草堂。
石屏苔色涼,流水繞祠堂。
巢鵲疑天漢,潭花似鏡妝。
神來云雨合,神去蕙蘭香。
不復聞雙佩,山門空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