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員常寺 其五
偶爾尋幽去,藤蘿小徑通。野花深爛漫,澗水細玲瓏。不作悲秋賦,還橫短笛風。云根有仙訣,安得命飛鴻。
偶爾尋幽去,藤蘿小徑通。野花深爛漫,澗水細玲瓏。不作悲秋賦,還橫短笛風。云根有仙訣,安得命飛鴻。
我夢登華山,瓊樓出霞表。
山斷云橋之,受足若綿縞。
仙人顧我笑,餌以如瓜棗。
我卞不肯需,翻然下蓬島。
左師酷好奇,破險事幽討。
寸步覷神工,只字刮天巧。
一卷《華山詩》,發我夢中稿。
恐是采藥朋,何年別瑤草。
煙海遠迷濛,愿化雙青鳥。
王屋道士云峰子,小時便住王屋里。
一身頗負健腰腳,訪勝不煩戒行李。
芒鞋遍踏萬重山,葫蘆滿吸千江水。
五岳真形許盡圖,天下名山剩無幾。
自言未到滇黔游,平生憾事猶余此。
即今年已近九十,談笑依然露兒齒。
丹砂久服兩頰紅,道氣常充雙眉紫。
耳雖重聽勇可賈,矍鑠精神不肯已。
每飯寧愁三次遺,日行尚可五十里。
羌予何啻見彌明,如君定應逢關喜。
塵世原多食肉相,神仙要貴行樂耳。
賤子素性愛煙霞,無濟勝具寧非恥。
天壇山上花爛漫,太乙池中水清泚。
短歌相贈君莫忘,第一洞天可老矣。
扶童閒步上東城,憑眺危欄感慨生。
骨肉廿年悲聚散,林園十載話枯榮。
山從綠野平邊起,水向青陂缺處鳴。
景物長存時事改,回頭何所不關情。
素性耽林丘,卜此棲杖屨。一嘯洞中天,白云任來去。
靈巖類削成,不結茅為屋。欲覓煉丹人,逍遙此辟谷。
借來壺作枕,笑傲足煙霞。莫著籓籬想,空中納九華。
蘭津環一帶,萬古自春秋。時發滄浪詠,磯頭濯足流。
昔人云此石,原應天中宿。可是魁三象,山間長孕秀。
隱隱梅臺外,雉垣入眼賒。仙風如可御,咫尺赤城霞。
長隨鹿豕群,有時瞻太乙。頓覺振衣寬,扶桑低海日。
野趣偏耽鶴,從容坐翠微。云霄萬里迥,健翮任高飛。
古來一代文章事,自有風騷翰墨臣。
今日蘇門四君子,異時鄴下七詩人。
金縷曉風殘,素雪晴翻。為誰飛上玉雕闌。可惜章臺新雨后,踏入沙間。
沾惹忒無端,青鳥空銜。一春幽夢綠萍閑。暗處消魂羅袖薄,與淚輕彈。
秦川春婉晚,
漢水路迢遙。
不待憑危檻,
離魂已暗銷。
雨后春山才欲蘇,燒痕猶是舊模糊。
水搜枯桕根連石,云壓長松鬣滿廬。
鳥倦余寒還斂翼,花欺暫暖已垂須。
荒村景物多幽賞,不惜芒鞋繞徑紆。
深巖一穴天光聚,怪石當人如虎踞。荊棘相看已隔年,洞中石佛真頑固。
高飛一鳥破鴻濛,澗底云煙失攀附。層巒椎魯無性靈,點綴遙情出寒樹。
山色寧知遲暮心,斜陽不到無人處。誰持肝膽照荒寒,剩有悲歡支世故。
晚鐘催客入寺門,草背燈光如綴露。山僧向我說靈怪,夜深暫爾清百慮。
臥聞石齒漱泉聲,缺月微明四邊霧。巖顛忽吐銀色云,曙星隱約在庭戶。
半世勞勞向曉心,一枕深深佛前炷。官如殘夢應自笑,人情剝盡隨所遇。
萬木不動風有聲,晨光慘慘生幽怖。入山苦勞出山逸,掉首還尋出山路。
冰檐垂箸,雪花飛絮,時方嚴肅。
向尋常搖曳,凡花野草,怎生敢夸紅綠。
江梅孤潔無拘束。只溫然如玉。
自一般天賦,風流清秀,總不同粗俗。
握手寒煙闊別馀,一尊誰為散離居。
近來石室春風暖,遠去茶山化日舒。
作客愁邊芳草綠,懷人江上暮云虛。
知君未即鳣堂去,喜得青標照草廬。
汀洲微雨后,碧草正萋萋。
遠水數帆出,春城一角低。
泥香看燕掠,樹密有鶯啼。
共話船齋事,亭亭日又西。
東風吹客到西湖,
汀草沙禽半識吾。
惟欠數間茅屋在,
種梅花處伴林逋。
七處徵心心不遂,
懵懂阿難不瞥地。
直饒徵得見無心,
也是泥中洗土塊。
直到翠微住,山樓日日陰。
桃花天半落,春樹雨中深。
兩夜分寒榻,三年共此心。
與君還幾日,攜手下高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