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有悟策者見予于珞磧江上誦程子山孫季辰李仁甫賦成都信相寺水月亭之什仆曩客成都朝夕過信相鑒公求此詩至再三余謂詩于佛法業成綺語每笑訶之不為作今策誦二三公佳句起予追賦長句付策令寄鑒公
天行明月地行水,水月相去八萬里。
天公大力誰能移,月在水中天作底。
我心與月明作兩,真月本在青天上。
雖云佛說我別說,恐入眾生顛倒想。
少城城隈佛宮闕,客哦水月僧饒舌。
三峽水寒梅花時,起予對月賡此詩。
天行明月地行水,水月相去八萬里。
天公大力誰能移,月在水中天作底。
我心與月明作兩,真月本在青天上。
雖云佛說我別說,恐入眾生顛倒想。
少城城隈佛宮闕,客哦水月僧饒舌。
三峽水寒梅花時,起予對月賡此詩。
天空運行著明月,大地流淌著江水,月亮與江水相隔極其遙遠。上天的力量強大,誰能夠移動它,月亮映在水中,天空成了水底。我的心和明月各自獨立,真正的月亮本在那青天之上。雖說佛有說法但我有不同見解,擔心會讓眾生陷入顛倒的想法。少城城角有佛的宮殿,客人吟誦水月之詩,僧人多嘴談論。三峽水寒正值梅花開放時節,他人詩句引發我靈感,對著月亮續寫此詩。
天行明月地行水:指天空中月亮運行,大地上江水流動。
八萬里:形容距離極遠。
天公大力:指上天的力量。
作兩:指各自獨立。
少城:成都城的一部分。
城隈:城角。
佛宮闕:佛的宮殿。
饒舌:多嘴。
賡:續寫。
詩人在珞磧江上遇到僧悟策,悟策吟誦程子山、孫季辰、李仁甫關于成都信相寺水月亭的詩,引發詩人回憶。詩人曾客居成都,信相寺的鑒公多次求詩,詩人認為詩于佛法是綺語而未作。此次受他人詩句啟發,追賦此詩讓悟策寄給鑒公。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對佛理的獨特思考,將自然與佛理相融合。其特點是語言質樸卻富有哲理。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的思想深度和創作風格。
沖雪登長道,吾兒更勉旃。
人常談作郡,汝且去朝天。
身歷窮閭久,條陳正寧前。
故人如問我,為說病彌年。
落日放扁舟,瀟湘生暮愁。
故人疑不見,離思渺難收。
鼓瑟空遺恨,吹簫憶舊游。
劉郎今老矣,霜鬢不禁秋。
問寢隨天子,論經有帝孫。
千年幾神圣,四世一乾坤。
盛德從心遠,靈源自古存。
欲知天意近,九月似春溫。
邪正不兩立,何異蕕與薰。
寧懷愛憎念,趣尚難同群。
向來閶闔疏,杯水沃烈焚。
雖無撲滅期,固亦摧炎熏。
黃鐘動孤管,眾樂知有君。
祇今才數年,薈蔚朝隮云。
公身雖已殞,公言猶可聞。
所期動九天,從此涇渭分。
寧愿如曲江,一尊酹孤墳。
歸來筑室傍城陰,旋揭新名雅意深。
因病愛閑多得趣,逢場作戲亦何心。
鳥魚飛泳全真性,水石風流有至音。
衰朽自知無所用,量才祇合在山林。
晉人司馬氏,相魏敢專權。
懿師昭不帝,追謚宣景文。
武帝受魏禪,惠帝實童昏。
劉聰害懷愍,由此失中原。
物物皆吾體,心心是我思。
四時非代謝,萬說不支離。
澗水談顏樂,松風詠晳詞。
仲尼親許可,實語斷非欺。
人不自泰,以居故移。
人不自奢,由養所為。
勝之有道,惟書與詩。
愿言君子,載思載惟。
南軒款佳客,北堂奉高年。
兩廡辟數舍,幼累聊伏跧。
未能大門閭,豈暇周墻垣。
求足何時足,萬事姑隨緣。
起興家山翠作圍,紫宸垂旨未容歸。
千峰來獻無窮妙,萬影相從不敢違。
碧玉壺中丹葉舞,水晶宮里白云飛。
憑欄相與謀荒政,第一言無罪歲饑。
誰遣閑愁百種生,消除惟有酒尊盈。
自知老去風流盡,暫得官閑氣味清。
香閣寂寥謾隣女,羅幃調護想宗英。
二君此舉宜先罰,大白先浮伯雅兄。
州家和氣藹新春,得所親賢蔚豹文。
天遣星辰為二屏,我將風月作三分。
碧梧翠竹來華胄,岳鳳溟鯤駕慶云。
敬為同寅香一瓣,愿言臭味等爐薰。
太和到處萌,物各從所受。
老農嘉谷心,自覺稊稗丑。
道旁有荊棘,斤斧不得宥。
移根著山阿,吾亦付薪槱。
君子不必相與言,禮樂相示甚昭然。
禮樂相示無一言,物物事事妙莫宣。
此妙自覺不可傳,可傳非覺亦非玄。
風雨霜露無非教,哀樂相生先圣篇。
歸途重約使軺臨,為愛榕溪十畝陰。
俯瞰江流青一帶,坐看山色碧千尋。
共拚沉醉酬佳節,暫駐斜暉縱賞心。
因念玉關人已老,不堪搖落又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