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歲丹陽道中即事 其六
平糴吳東粟,委輸江上游。汎舟雍繼絳,給餉馬連牛。堅壁雖皆破,陳師尚未休。將軍身許國,不解虱兜鍪。
平糴吳東粟,委輸江上游。汎舟雍繼絳,給餉馬連牛。堅壁雖皆破,陳師尚未休。將軍身許國,不解虱兜鍪。
倚云宮闕已平蕪,東望連天到海隅。
文物六朝興廢地,江山萬里帝王都。
只聞丞相夷三族,不見扁舟泛五湖。
遙想永嘉南過日,洛陽風景盡歸吳。
小亭移宴近云端,十里山圖馬上看。
青壁遠光凌鳥峻,碧湖深影鍳人寒。
詩成病愈生犀角,酒引嬌娃活牡丹。
歸去不須愁暮雨,高唐神女屬仙壇。
竹園無外事,秘殿夕陰生。
云起靈峰隱,風來寶鐸鳴。
焚香流玉戶,聽鳥度金楹。
靜心歸正法,方此謝塵纓。
峭拔煙云外,雄居造化工。
三山慙海上,五岳讓天中。
翠積當華甸,騰標占太空。
周臨萬里暮,猶掛夕陽紅。
謂見仙都二十年,(謂,項疑當作“未”。)
忽逢圖畫頓欣然。
云巖不似人間世,物象翻疑洞里天。
迥壓鰲頭當海眼,直侵鵬路倚星躔。
頂湖縱去無多地,空見霜流百丈泉。
三月平湖浪(《大典》及《臨平記》作“草”。)欲齊,綠楊分映(《臨平記》作“影”。)入長堤。
田家起處烏龍(《臨平記》作“猶”。)靜,(《大典》及《臨平記》作“吠”。)酒客醒時謝豹啼。
溪(《大典》及《臨平記》作“山”)檻正當蓮葉渚,水涇新麥稻苗畦。(《大典》作“水堘新擘稻秧畦”,《臨平記》作“水塍新筑稻秧畦”。)
人間謾說多歧路,咫尺神仙洞卻迷。(《臨平記》作“路欲迷”。)
不將才業暫時夸,人仰聲名遍海涯。
月滿朝衣聽禁漏,更闌分直掃宮花。
諫書未上先焚稾,御筆曾傳立草麻。
見說下朝無一事,小池栽葦學僧家。
為郎過壯歲,晚景對秋天。
門掩蒼苔上,池清寒竹前。
通經未拾紫,煉藥不成仙。
且醞東臯黍,愁來得醉眠。
(見宋趙師秀編選《唐眾妙集》。)
金波絢彩麗初筵,玉冕(友人蔣禮鴻同志謂當作“玉菟”。菟,同兔。)流輝滿大圓。
鏡里山川同炯炯,樓前風露共娟娟。
(清康熙間仁和孫之??《玉川子詩注》收此詩,云見《萬花谷后集》。)
(見《錦繡萬花谷后集》卷一《月》)
貸人五??米,(“??米”,伯三七一六卷作“斗”。)
送還一碩粟。(“碩”,伯三五五八、伯四○九四卷作“石”。)
算時應有余,剩者充臼直。
亭邊古木晝陰陰,亭下寒潭百丈深。
黃菊近連陶令宅,青山遙負向平心。
人歸別浦村煙斂,魚躍澄波檻水沈。
更愛玉琴調惠政,為君登此一開襟。
鑾殿仙卿頓紫云,武皇非意欲相臣。
便回太華三峰路,不喜咸陽萬乘春。
涉險漫勞中禁使,投壺多是上清人。
猶教度世依方術,莫戀浮榮誤爾身。
典使頻多擾,(“典使”,伯三七一六、伯三六五六卷作“典吏”。)
從少(一本作饒。)必莫嗔。
但知多與酒,火{卄又}不欺人。(“火{卄又}”,伯三七一六卷作“?火”,伯四○九四卷作“火芆”,張錫厚意當作“火艾”。)
東上波流西上船,
桃源未必有真仙。
干戈滿目家何在,
寂寞空山聞杜鵑。
結束翩翩肯寡悰,早時強學已三冬。
鯉庭趍日通明訓,鄭曲歸時美盛宗。
摘句競推梁記室,談經今紹漢司農。
異聞不暇陳亢問,爾德無非是孝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