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鄭灊判官歸冬寧
結束翩翩肯寡悰,早時強學已三冬。
鯉庭趍日通明訓,鄭曲歸時美盛宗。
摘句競推梁記室,談經今紹漢司農。
異聞不暇陳亢問,爾德無非是孝恭。
結束翩翩肯寡悰,早時強學已三冬。
鯉庭趍日通明訓,鄭曲歸時美盛宗。
摘句競推梁記室,談經今紹漢司農。
異聞不暇陳亢問,爾德無非是孝恭。
你裝束瀟灑,怎會缺少歡樂,早年勤奮學習已歷經三個寒冬。你像孔鯉趨庭一樣聆聽父親的明訓,回到鄭氏家族時為家族增添光彩。你作詩被眾人推崇,如同梁記室一樣,講解經學繼承了漢代司農的學問。那些奇聞都來不及像陳亢那樣去詢問,你的品德無非就是孝與恭。
結束:裝束。
寡悰:缺少歡樂。
三冬:三年,形容學習時間長。
鯉庭趍:指子女接受父親的教誨,出自《論語》中孔鯉趨庭的故事。
鄭曲:指鄭氏家族。
梁記室:可能指梁朝善作詩的記室官員。
漢司農:漢代掌管農業、財政等事務的官員,這里指精通經學的人。
陳亢:孔子的弟子,曾詢問一些奇聞。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題可知是詩人送鄭灊判官回家探親時所作。當時社會可能重視孝道和才學,詩人通過此詩贊揚鄭灊判官在這兩方面的表現。
這首詩主旨是贊揚鄭灊判官才學與孝道。其特點是用典豐富,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以詩相贊的社交文化。
一人好頭肚,六藝盡皆通。南見驅歸北,西風趁向東。長漂如泛萍,不息似飛蓬。問是何等色,姓貧名曰窮。
今秋湖濼兩相通,差遣雖頻力易攻。度險卻防連夜發,溯流還怕打頭風。
已是秋陰更夕曛,亂山高下起寒云。危樓愿見客何處,遠笛不知人厭聞。身外流年波渺渺,眼前生事葉紛紛。此愁萬斛誰量得,直為重拈庾信文。
水邊沙草合,林外石橋橫。云漫三秋色,河流萬古聲。野花欺老鬢,林酒勝浮名。我愛桐江叟,漁竿不世情。
君許身比稷,視饑真己如。免吾學顏帖,乞米李大夫。
龍虎山頭送子歸,三年不見重相思。更無書到金溪縣,空有人傳節婦詩。白鳥滄波春渺渺,寒云落日樹離離。相期錦水江頭醉,為報輕車已載脂。
歸來猶未買良田,誰似淩江二守賢。心已忘機猶愛國,身無侈累卻求仙。聽殘曙鳥眠初覺,吟對秋英句倍妍。明發阿郎歸省地,豈無庭鶴共蹁躚。
風為幄,云為蓋。滿堂爛,神既至。紛醉飽,錫以雨。百川溢,施溝渠,歌且舞兮。
德星明處畫堂深,咫尺煙霄喜盍簪。扈圣競瞻阿閣鳳,得賢寧羨隗臺金。西江文獻元稱盛,東里勛名復見今。瑤瑟夜歌催逸興,彩毫春色動高吟。
非樂英材,都緣業重,奈何學父相陵。暗思揣已,亙昔并無能。最苦于身學淺,生徒擁、戰戰兢兢。來咨問,心中諕得,恰似履薄冰。寧曾。為模范,果然當死,偏得人憎。又番成羈絆,早晚超升。拂袖崇真向道,前程訪、霞友云朋。真消息,蓬萊路穩,相從去須登。
諸諦空來世所無,神通百變絕名模。不知何處留蹤跡,卻被人傳作畫圖。
耳癢欲拈去,猛省須用?。注目深探之,疏快滿須發。
汝向名園去,佳游興若何。柳溪須對月,花塢且停歌。不寐杯空瀉,微吟思轉多。老來心數仄,徙倚立庭柯。
人生一百年,佛說十二部。慈悲如野鹿,瞋忿似家狗。家狗趁不去,野鹿常好走。欲伏獼猴心,須聽獅子吼。
萬國諸侯會建章,使君千騎出東方。繡衣正奏三年績,綵服還稱百歲觴。轡攬朱輪宵擁月,疏封白簡晝飛霜。法星漸與閩天遠,遙望精光帝座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