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續先生為題拙集次韻奉和
文物寧堪老輩看,十年風雨不勝寒。史無前例唯馀燼,詩有離憂始可觀。已似沉沉將偃草,卻開淡淡未鋤蘭。讀君玉佩瓊琚句,愧乏佳篇感且嘆。
文物寧堪老輩看,十年風雨不勝寒。史無前例唯馀燼,詩有離憂始可觀。已似沉沉將偃草,卻開淡淡未鋤蘭。讀君玉佩瓊琚句,愧乏佳篇感且嘆。
豈是無情者。遙將歸、家山安葬,匆匆車馬。此去長途須保重,仔細雨天風夜。況已是、暮年人也。卅載交情如手足,悵離懷、多少傷心話。難把你,車兒把。
牽衣執手偏難舍。盼魚書、總然數字,也須親寫。我本多愁君善病,兩地情牽意惹。夢不到、橫河宅舍。硬著心腸真個去,此時情、何日方能罷。相思淚,風前灑。
昔從海上去,
今從海上還。
海上何所見?
萬仞留青山。
山中有芳樹,
樹下即歸路。
落帆鰲西港,
驅車烏日渡。
啟途未亭午,
到家已曛暮。
黯黯水生煙,
冥冥山吐霧。
入門燈燭光,
奉母上高堂。
兄弟兩三人,
彩服來迎將。
婢仆解裝囊,
子侄羅酒漿。
王家鐘會郝,
宋家郊會庠。
相看疑夢幻,
相將訴離腸。
返葬三千里,荊衡達帝畿。
逢人即故吏,拜奠盡沾衣。
地得青烏相,賓驚白鶴飛。
五公碑尚在,今日亦同歸。
至日不寒晴更好,豈惟茅屋坐欣欣。
風紆翠輦纖離馬,日炙紅旗太乙軍。
待旦獨眠愁輾轉,將除人事笑紛紜。
烽煙已覺臨三歲,□□□□□□□。
田鄰聯一心,伐鼛赴私役。負耒趨南疇,挾鍤走下澤。計日耦耘耔,互為主與客。
白筍供朝餐,紫姜充晚食。
良苗仰天功,人事不墮績。長慮夏秋交,旱苦旬朔劇。桔槔叫饑鴻,禾狀有得色。
歸涂含多欣,緩步濯溪碧。水去橋下鳴,月來樹顛白。洗酌坐廣庭,滿意即為適。
冷泉出危峰,
亭中極幽敞。
空翠落秋影,
虛白滌塵想。
恍疑仙人來,
蹁躚曳鶴氅。
笑揖圖中人,
贈以邛竹杖。
飛泉不到處,
松心自孤往。
明月照吟襟,
遙情挹秋爽。
藥階舊侶漸凋零,
待漏曾同數曉星。
早脫朝衣成小隱,
田園生計付東溟。
西風寥栗不須悲,云日輕明政自奇。遠岸綠飄梧槭槭,疏林紅露棗離離。味回新醑愁眉破,涼入單紈病骨知。試問夜窗燈火讀,何知蚊蚋撲緣時。
千里昆崙一月風,乘流初不恨途窮。南陔就養晨昏樂,東榻忘懷笑語同。牛酒故應推汴上,鱸莼那復念吳中。明朝系纜襄陵驛,試上高原望郁蔥。
蘆溪翹望。萍鄉翹望。但宜春、已如天上。陸地舟行,全不用、蒲帆蘭槳。盡船舷、石棱相抗。
林戀無恙。書堂無恙。累篙師、殷勤指向。幾首青詞,便做得、丁家鶴相。哂鈴山、十年情況。
崛曲千山過,
微茫四望低。
云連舒子國,
柳暗令公蹊。
谷泛桃花水,
騮嘶錦障泥。
無嗟行役苦,
堪喜是春犁。
提折腳鐺,各出只手。
釋迦不先,彌勒不后。
妙用臨機,如盤珠走。
鼓腹笑復歌,面南看北斗。
窈靄沉前水,荒涼接遠蹤。
碑斜棲隱寺,屏簇妙高峰。
霜色歸殘杮,風聲入舊松。
青鞋宜此始,谷鳥許相從。
路轉獅崖迥,猶傳十八紆。
分岐愁犖確,叢灌見蕭疏。
虬干遙相瞰,猿居不可呼。
箯輿靈隱夢,容易憶秋湖。
撲面塵埃二十年
紗籠石刻頓光鮮
廋辭不用題黃絹
自有驚人秀句傳
賜得淵書下太微,
淵靈元已載云旗。
便從碧海方瀛去,
清道鸞歌與鳳吹。
共尋雙樹叩三乘,竹院空留塔影層。結廈亦飛云外錫,登山時度水邊藤。應疑朱戶非蓬戶,始信詩僧即圣僧。若遇北宗相問訊,阿獠今復有南能。
風塵誰掩竹參差,褦襶紅塵客到遲。杖底看云吟過日,溪頭伴鶴去經時。辰參已放留檀篆,午食空甘薦野葵。更喜法門多勝事,禪馀小朗亦稱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