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愿兄化永嘉 其一
秦谿在處皆招提,我此東山為最上。
非謂豐庖麗堂宇,于中坐此真導師。
如火周空擬則焚,如鼓涂毒聞則死。
癡禪眇劣渠得知,但以情疑實相法。
我觀此會比丘眾,一一從其法化生。
混而不雜如千光,用而無畏如師子。
汝宜于此辦肯心,此心一辦一切辦。
善哉遍界塵勞門,悉是東山大智海。
秦谿在處皆招提,我此東山為最上。
非謂豐庖麗堂宇,于中坐此真導師。
如火周空擬則焚,如鼓涂毒聞則死。
癡禪眇劣渠得知,但以情疑實相法。
我觀此會比丘眾,一一從其法化生。
混而不雜如千光,用而無畏如師子。
汝宜于此辦肯心,此心一辦一切辦。
善哉遍界塵勞門,悉是東山大智海。
秦溪到處都是寺院,我所在的東山寺院是最上等的。并非是說這里飲食豐盛、堂宇華麗,而是這里有真正的導師。他像火遍布虛空,若去揣度就會被焚燒;像涂了毒藥的鼓,聽聞鼓聲就會死去。那些愚癡的禪者見識淺陋,哪里能明白呢,他們只是以世俗情感去懷疑實相之法。我看這里的比丘僧眾,個個都是從佛法中化生出來。他們混同卻不雜亂,如千道光芒;運用佛法無所畏懼,如勇猛的獅子。你應當在這里下定決心,這決心一旦下定,一切事情都可辦成。好啊,整個世界的塵勞之門,全都是東山的大智慧之海。
招提:寺院的別稱。
豐庖:豐盛的飲食。
擬則:揣度。
鼓涂毒:佛經中說有一種鼓,涂有毒藥,聽聞鼓聲就會死去,比喻佛法的威力。
癡禪:愚癡的禪者。
眇劣:淺陋。
渠:他,這里指癡禪者。
實相法:佛教指宇宙萬有的真實相狀之法。
比丘: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
肯心:決心。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佛教修行較為盛行,存在不同層次的修行者。詩人所在的東山寺院有優秀的導師和良好的修行氛圍,詩人可能有感于愿兄的修行,寫下此詩鼓勵他堅定在東山修行的決心。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佛法的高深和修行的重要性。其突出特點是將佛教教義融入形象的比喻和對比中,語言具有濃厚的佛教色彩。在佛教文學史上,它反映了當時佛教修行的一些情況和理念,對研究佛教文化和修行思想有一定價值。
一笑歸來百事疏,溪山隨意葺吾廬。
有時臨水亦清矣,無事聽禽皆起予。
但喜達人謀熟醉,不知論者謂因余。
馬蹄未踏門前路,也怕先生廢看書。
長安城頭秋日黃,長安道上秋風涼。
游子念親從定起,一衲卷云歸故鄉。
七月八月吳楚路,十里五里東南疆。
遙知子母相見處,籬落黃花吹晚香。
我母今年六十四,千丈白發應滄浪。
石田茆屋歸未得,西山幾度明斜陽。
因送君行發深省,天地闊遠愁茫茫。
他年相尋君勿忘,楊柳當門水滿塘。
清談疏世慮,知發度年華。
雀飲盆中水,蜂尋案上花。
郊原新射雉,陂蕩早開蛙。
得句何人贈,棠溪有竹家。
鑿開渾沌竅,豁見天地根。
舉瓢酌桂漿,引足蹈昆侖。
湛然一精明,身外無乾坤。
我欲從之游,云深入無門。
客枕偏饒睡,春歸尚擁綿。
屋深燈易暈,漏短夢難圓。
棲鳥警涼夜,閙蛙喧雨天。
一聲柔櫓過,何處上溪船。
伸腳踏胡地,開口吃漢天。
見天不見雪,況辨雪與旃。
胡人不敢殺,謂是不死仙。
漢庭方求不死訣,方士取露和玉屑,何如老臣旃夾雪。
瘦得冰肌骨亦清,詩人于爾獨關情。
孤高不受塵埃涴,潔白猶嫌縞練輕。
天下有花皆北面,歲寒惟雪可同盟。
當時只欠靈均識,不與離騷寫姓名。
千羊濈濈擁初平,不抵封人反哺羹。
自說老來行欲倦,忽聞親在座皆驚。
白云飛動能無思,寒雀啁啾故有聲。
回首送君雙淚落,松楸霜露正關情。
向來錢塘歌舞地,繡鞍玉勒鳴金轡,風絡柳絲鶑織翠。
春風一曲杜韋娘,梨花窈窕歌霓裳,落花緩步弓鞋香。
千金買笑正踟躕,回首煙浪翻五湖,禾黍傷心周大夫。
韶聲變作笳聲長,逋梅蘇柳何凄涼,夜半呼天熱中腸。
但見燕麥搖春風,富貴榮華一夢中,無言咄咄謾書空。
吳越青山落照里,銅駝陌上棲荊杞,翻思往事徒血指。
花兮對人花轉羞,人兮對花人轉愁,花老無香人白頭。
曲不聞中散,枰猶對弈愁。
相忘君象小,忍記婦眉愁。
周版新編齒,秦箕舊會頭。
白云知識遠,跨海結成樓。
去年無準死,今年癡絕喪。
二老百世師,一去空天壤。
玉磬與天球,滿耳皆新響。
堂堂萬鐘鼎,橫列乳峰上。
愿也天臺來,雙眉擁青嶂。
要見乳峰人,不作行役相。
碧樹明秋花,吹香上藤杖。
長松四十圍,懸水一千丈。
到門相見時,為我問無恙。
鞠后西風醉飲醇,醞香釀影奪初春。
幾年江縣依緣舊,一笑孫枝造化新。
鈿翠半偏如意悮,鑰魚曉放守宮人。
是誰不識花為瑞,分寸躋攀及太真。
玉節江湖晚,油幢嶺海春。
一朝晉遺老,千古漢名臣。
清白冰壺操,尊光紫府身。
全歸公不憾,愁絕奠芻人。
夾道歡呼百吏恭,微垣上相領藩雄。
一星文采低南斗,十乘先驅走祝融。
孔子猶須晚封楚,周公只合早歸東。
林深近亦聞時事,小駐油幢請下風。
閣前溪水聲潺湲,閣后山色空巑岏。取之不得舍不得,善住道人如是觀。
浩蕩春風滿天地,飛絮游絲無定處。去無所至來無蹤,善住道人如是住。
有所住兮成守株,魚止濼兮鳥棲蘆。無所住兮成漫浪,空中跡兮鏡中像。
道人一笑璨琳瑯,住不住兮吾已忘。閑倚闌干春晝長,眼看白鳥浮滄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