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任居士
師默修禪觀,龍升虎自閑。
眼開俱是道,心定亦無山。
癭木床三尺,蓬茅屋半間。
錬成真積力,策景到瑤關。
師默修禪觀,龍升虎自閑。
眼開俱是道,心定亦無山。
癭木床三尺,蓬茅屋半間。
錬成真積力,策景到瑤關。
任居士默默修行禪觀,如龍飛升,虎也自然安閑。睜開眼所見皆是道,內心安定也便無山的阻礙。他用著三尺的癭木床,住著半間的茅草屋。修煉成就了深厚的功力,能馭景到達仙境。
師:指任居士。默修禪觀:默默修行禪定之觀法。龍升虎自閑:龍飛升,虎便安閑,比喻修行有成就后身心自在。道:指佛法、真理。癭木:樹瘤部位的木材。策景:馭景,指飛行。瑤關:仙境之門。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有一定的佛教修行氛圍,詩人與任居士相識,被其修行的境界和生活方式所打動,從而創作此詩以表達對他的敬意和贊美。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任居士的修行境界和簡樸生活。其突出特點是禪意濃厚,以簡潔語言傳達深刻哲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佛教修行的關注和對超凡境界的追求。
道理須從妙處尋,靜中觀物了吾心。
一時俯仰成朝暮,萬變紛紜幾古今。
蠖屈蛇伸非矯揉,鳶飛魚躍自升沉。
莫隨名利相牽引,方寸膠舟泥寸涔。
英臺修讀地,舊刻字猶存。
一閣出霄漢,萬松連寺門。
洞深云氣冷,池淺鹿行潭。
山下流來水,風雷日夜喧。
歷家差只在毫厘,有詔清臺子細推。
三代以來宗夏正,溥天之下再堯時。
暫煩英節來將命,歸對薇花好賦詩。
夜直禁林如有問,江南民力正瘡痍。
貴介而能大耐官,留心翰墨此為難。
龍蛇現影筆端活,風雨驚人紙上寒。
教子一經文墨續,讀書萬卷夜燈殘。
一門數世衣冠盛,曾把君家家傳看。
覓句如禪定,君應入悟門。
淡中真有味,空處妙難言。
下字去花草,讀書為本根。
莫疑知者少,清氣入乾坤。
鳥獸不可與同群,人道無虧方是人。
已分工夫須盡我,學中本領在明倫。
川云意思乾坤外,杯酒襟懷天地春。
識得眼前真道理,世間何事切吾身。
竹外重門不待扃,此垣繚繞自天成。
一枝瀟灑無塵涴,半夜高寒對月明。
特立豐標仁者靜,生平骨格圣之清。
縱饒曾與逋仙約,只許溪前見影橫。
吾年五十五,汝生方九年。
雖知得子晚,亦擬壽家傳。
立己要莊重,存心無躁偏。
人皆可向上,從否勿歸天。
奪得公來鎮古洪,武昌棠蔭藹春融。
生民立命學有用,活佛救人天大功。
上帝遣符征范鎮,斯民失怙哭溫公。
山橫抱犢人何在,草木悲號一夜風。
賦埒相如軋子云,詞場幾度策奇勛。
不卑銅綬肯為宰,須是玉堂方著君。
準擬日邊行接武,奈何地下要修文。
試將六稿從頭讀,羞殺時流把硯焚。
一身自有一乾坤,拍拍陽和稟得淳。
詩思已隨春意動,夜衾不怕曉寒新。
未應云谷成遼邈,常把滄洲入想因。
覓句看書無個事,清泉可飲便非貧。
英英玉立已班行,地位如何不廟堂。
久合飛騰上華要,祇緣抱負太剛方。
階庭競秀夸諸少,衣缽先傳屬長郎。
最是一家古三代,棣華今尚有余芳。
說到義時須割截,如何氣象得渾全。
合非真合皆人者,生與俱生有性焉。
友是弟兄常底事,仁于父子本然天。
大書忍字果何意,便覺流于矯揉偏。
當家七步已稱雄,君更豪吟句律工。
瀘水城存空吊古,睢陽廟在凜生風。
友聞不死世無敵,武惠重來戰有功。
能不動心方是勇,教人以善謂之忠。
種了甘棠打疊回,遮留競湊轍轅來。
只存詩檐作行李,若問歸囊清過梅。
抵為運籌咨漢杰,傳聞近日筑燕臺。
為言民力東南竭,好趁層霄閶闔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