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旦上冢詩 其二
敝車羸馬裊荒陂,十步蹣跚九步攲。不恨傍人騎馬過,病夫曾有少年時。
敝車羸馬裊荒陂,十步蹣跚九步攲。不恨傍人騎馬過,病夫曾有少年時。
每因蜀水漲,橫遏楚江流。
氣象吞云夢,波瀾徹夏秋。
風云幾開闔,日月自沉浮。
欲濟誰舟楫,乾坤獨倚樓。
百尺青梧桐,下有寒泉井。
分明古鏡中,照見梧桐影。
朝汲水花清,暮汲水花冷。
愿持沆瀣杯,遠寄蓬山頂。
天下以中為大本,天地得中能自生。古之圣賢一用中,政刑禮樂萬事平。
於戲后世中道喪,政分寬猛刑重輕。禮非儉陋則奢僭,樂不專一須鏘鏗。
其間萬事亦頗僻,或過不及誰與繩。今公奮然力追救,大署中字為齋名。
謂中之跡不可見,粲焉其道存六經。尚書洪范有皇極,春秋王道為權衡。
在易之爻貴二五,于詩無邪義甚明。子思著篇究根柢,王通命說垂儀刑。
夜探群書味中理,雞鳴而作還奉行。出處語默皆時中,措諸萬事無側傾。
有時賓至相與樂,詠歌亦作中和聲。檐前竹樹有中色,四序不改長青青。
公今一州貳守政,千里猶變中庸甿。異時朝廷贊天子,擴之四海中道成。
至得攝齊升公齋,一聽中論退服膺。
風從北海起,至此南海上。
問風來何事,去復欲何向。
誰遣汝而號,誰應汝而唱。
汝于何時息,汝作無乃妄。
風初無一言,試以問云將。
峻阜如蟠虹,蓄泄氣象靈。紺宇隠紅樹,繚若畫在屏。
聯騎轉城角,沙步俯回汀。野寺對寒水,白壁敞云扃。
嶚深松桂黑,地古莓苔青。朱橘擁繁梢,懸綴黃金鈴。
橫梯出虛閣,古像銅青熒。眺聽揖秋境,豁露無藏形。
清氣換俗骨,蕭爽毛發醒。汲泉煮露芽,卻坐竹間亭。
高談落四座,金石朗眾聽。脫落見逸調,驟如馬在坰。
眇然遺組紱,太山一浮萍。落景不我顧,檐角出寒星。
燕客未渠央,歸鞍安得停。歲宴幸豐樂,楚人飽且寧。
蟋蟀刺褊陋,及時灑子庭。傳聞落帽山,風涼久凋零。
已釀白玉泉,連車載百瓶。行期一佳賞,相與快煩冥。
子文三仕去何頻,一臥南陽竟沒身。
明主自應容直道,皇天何事殺忠臣。
拄天力屈空留草,貫日心存不化塵。
黃壤不知人世事,為君慟哭楚江濱。
避暑恨無雙羽翰,銀河亦恐浪花干。
坐來已倦還臨水,臥去無眠復倚欄。
擬截白云鋪玉簟,好收明月貯金盤。
如何一見張公子,清論如冰灑座寒。
頗怪梅花不肯開,豈知有意待春來。
燈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勝回。
觸撥清詩成走筆,淋漓紅袖趣傳杯。
望塵俗眼那知此,只買夭桃艷杏栽。
金屋無寸瓦,蒼然老樹青。
海枯露龍穴,火盡見坤靈。
自昔流血處,于今土氣腥。
廢興千載事,過耳一飛霆。
四面青山紫繡圍,平湖萬頃碧羅衣。
風搖酒面金鱗活,月弄波光玉篆飛。
醉客半眠紅燭下,畫船行唱采蓮歸。
十年衣袖遮塵土,惆悵飛云滿翠微。
漢家公主出和親,御廚絡繹送八珍。
明妃初嫁與胡時,一生衣服盡隨身。
眼長看地不稱意,同是天涯淪落人。
我今一食日還并,短衣數挽不掩脛。
乃知貧賤別更苦,安得康強保天性。
昔吟梁父思泰山,又歌牛角悲其寒。鮑徐英魄今何在,嶺云關月何漫漫。
少強眼為傷時切,老大昏花心易急。石巖題墨幾秋風,人世功名杳無跡。
君不見漢千秋,唐馬周,玄談徒步皆公侯。賈生竟止梁王傅,三世郎官虛白頭。
風云自古雖傷偶,用舍何嘗系能否。但知信足任平生,計度不如多飲酒。
愿將梁父吟,變作杜宇之聲音。愿將牛角歌,轉調紫芝弦玉琴。
五陵石馬散黎軸,惟有箕山青到今。
綠樹蔭修廊,云深別殿涼。
星文開帝座,玉色泛天光。
大典尊周孔,名家盛漢唐。
自憐攜釣手,持筆翠旒旁。
淺溪受日光烱碎,野林參天陰翳長。
幽鳥不見但聞語,小梅欲空猶有香。
長年無可自娛戲,遠游雖好更悲傷。
安得冬風一吹汝,手把詩書來我旁。
留情賦詠盡聞人,似得吳姬為執巾。
蝶翅稍應容辨色,桃腮無復敢嬌春。
似嫌素艷同姑射,著意新粧學太真。
栽近華堂歌舞地,未容車馬送纖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