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梁尚書移守宛陵
堂堂體貌照簪纓,天與君王佐太平。
拭眼待看蕭相國,舉杯且屬謝宣城。
花間未聽歌聲徹,笛里先催別恨生。
說與邦人休臥轍,過家聞欲趁清明。
堂堂體貌照簪纓,天與君王佐太平。
拭眼待看蕭相國,舉杯且屬謝宣城。
花間未聽歌聲徹,笛里先催別恨生。
說與邦人休臥轍,過家聞欲趁清明。
您儀表堂堂光彩映照簪纓,上天賦予您輔佐君王使天下太平的才能。我拭目以待您成為像蕭何一樣的賢相,此刻舉杯敬您這位堪比謝宣城的人物。花叢中歌聲還未聽夠,笛聲卻先催生出離別的愁恨。告訴當地百姓不要臥轍挽留,聽說您要趁著清明時節回家鄉。
簪纓:古代達官貴人的冠飾,后用來借指高官顯宦。
蕭相國:指漢代的蕭何,輔佐劉邦建立漢朝,是著名賢相。
謝宣城:指謝朓,曾任宣城太守,以山水詩著稱。
臥轍:指百姓挽留官員,典故出自后漢侯霸。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梁尚書即將調任宛陵,詩人為其送行而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時期,詩人對梁尚書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有所作為。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梁尚書,突出特點是用典貼切,將梁尚書比作賢相和詩人。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送別詩的一般特點,情感真摯,表達得體。
寒食家家酒,誰人不賦詩。
久陰忻霽日,余潤入花時。
此老非三畧,今朝欲四維。
落紅供醉臥,松底著殘棋。
臘閏春為早,梅花處處多。
不知千樹暗,無奈一枝何。
雪后風初峭,霜前日已和。
老人山澗曲,不飲亦婆娑。
湖光佛寺古,山色泉水清。
蘇仙則已遠,名字空含情。
西風動林松,琴瑟有余聲。
我來揖而酌,一飲百慮輕。
朗吟兩石碣,脊記眼為明。
當年彼比邱,亦足得此生。
神既不外騖,氣亦當自和。
松床薦石枕,偃仰得已多。
鼻息出入通,呼吸相蕩摩。
陽光塞天宇,一定消百魔。
是事非所難,彼愚分奔波。
曉夕無停晷,耗散歸蹉跎。
天臺坐忘真,為我洗俚耳。
浮舟作阮咸,坐客亦興起。
此聲從何來,湖陰正清泚。
孟公苦好客,下榻更奇士。
盧遨踞龜殼,萬事俱不理。
夏衣始輕體,蓮錢復靡靡。
重酌黃冠師,依風且流徵。
度江今幾時,恐同元祐初。中間一報復,河洛已丘墟。
先生講金華,此意將何如。君子與小人,似難動誅鋤。
要使各當位,正論常有余。幸哉邊陲靜,群蠻亦安居。
大是民力窮,郡邑困軍儲。又且士氣弱,虛言多闊疎。
先生其扶持,行顧平日書。西風動召節,帥閫來徐徐。
經行得古臺,逸攬志愈攄。孺子守窮巷,敢負師訓歟。
殷勤拜席間,別語不暇舒。斐然忽成章,先生其念諸。
深山固涼冷,荒涂秋尚炎。
誰歟約僧窗,里彥長少兼。
夜飯頻忘疲,片月忽滿簷。
友賢吾敢棄,他事皆毫纖。
人身一飽百不憂,行住坐臥本何求。
冷煖大冬與大夏,盛衰三春及三秋。
蒼蒼云山緩曳杖,茫茫煙水輕拏舟。
喜怒哀樂在中節,生兮若浮死若休。
煙迷南屏山,凍壓竹落磵。
幽人紙被軟,臥起日已晏。
藩籬鳥雀噪,亦復斷藜莧。
慘淡詩未成,詩成復何患。
霧暖南溪路,日斜東郭門。
老身愁近俗,閑步喜前村。
訪舊尋詩話,同來取酒尊。
幾多山樹外,梅動影黃昏。
紫菊紅萸仍酒美,萬里秋云接天水。
登高能賦我何堪,會逢其適聊爾耳。
蒼山小亭看弈棋,不有此客無此詩。
古往今來吹破帽,河梁歸路月明知。
嘗看晉宋語,無忌酷似舅。
焉如施與徐,共學乃師友。
固應在同聲,亦何苦遺臭。
我獨乏雅正,蓬心亂苗莠。
院落無人到,游絲自短長。
細風添霽色,斜日轉流光。
柳入鶑邊嫩,花飛燕外香。
一杯春晝永,試與問年芳。
莫道春猶遠,連陰初未曦。
振衣行復阻,岸幘坐成癡。
芳事誠須酒,交情豈為詩。
清明翻手是,常記舊相隨。
彭城居士意甚遠,彼自丹青金石苑。
平生心力漫收斂,眼所到處聊排遣。
伯皋伯皋真有益,此語令我長太息。
南渡草草今百年,笑倒米家書畫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