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廬陵蕭先生 其二
出處恒師古,憂傷每感今。展禽將比跡,賈誼本同心。江右儀刑在,天南歲月深。有經傳令子,身沒勝籯金。
出處恒師古,憂傷每感今。展禽將比跡,賈誼本同心。江右儀刑在,天南歲月深。有經傳令子,身沒勝籯金。
百計疏慵一味閑,杖藜無日不尋山。
著鞭每到羲皇上,扶履欣同季孟間。
寸步思君勞遠夢,七言驚我動衰顏。
定無戞玉醻人句,拙速應勝隔歲還。
連日午后雨,勢欲漂茅屋。
雨從炎海來,初不洗煩溽。
殘虹掛云端,落照明如燭。
舍中不勝困,散步眺林麓。
渾無一葉動,寂立類枯木。
徘徊傍西簷,意頗不自足。
舉扇招微風,送之入修竹。
海風吹屋亂疏更,花結燈昏背短檠。
暑避新涼知有漸,酒扶孤夢未曾成。
滿簾都作芭蕉響,四壁時兼絡緯聲。
曉起茅簷落余滴,爐香癡坐不妨清。
平生愛山老山間,行山怕盡去復還。
茲游深入眾山囿,一日看盡平生山。
頗聞黃山最奇秀,紫翠六六堆孱顏。
端如啖蔗及佳境,快意不復嘲天慳。
我生目力固有限,應接不暇愁躋扳。
要令胸次洞表里,掃盡礧塊羅煙鬟。
忘機對芳草,一目青浮浮。
榮枯四時行,寂寞萬事休。
樹諼見國風,采菊聞靈修。
空殘飛蓬首,詎返王孫游。
韓子木強人,臭味誰敢投。
暮年還小黠,不肯辨薰蕕。
詩梅傲世獨深居,氣與孤云共卷舒。
客轍每逢樽有酒,劍歌休嘆食無魚。
鯨波坐隔三山外,鵬翼終騰萬里余。
冠玉圍金真戲事,醉髯聊復一軒渠。
梅仙隱去事難論,故種疏梅隱小軒。
雖似掃除顏色冗,不妨游戲簿書繁。
月明客共藏花影,醉夢君應到酒尊。
我亦寄身修竹里,頗欣成性得存存。
洨河建石橋,可但驢馬渡。
長耳留蹄涔,嗟我來何暮。
四隅柱干霄,停驂俯一顧。
上鏤過客名,旁鐫海怪怖。
開元雙折柱,隸畫尚堅固。
神物久護持,趙人速驚嫭。
泉南應伯仲,松江說無處。
引領渺煙波,恨不奮飛去。
漫游蹤跡成浮家,一身四海驚年華。
不禁草木競時節,忽見霜干排新花。
曉云生寒日未透,南枝半肥北枝痩。
就中一枝最先發,浪蕊浮花敢居右。
山翁涉世如狼胡,功名日遠霜凌須。
與花同是江南客,一笑為解東陽臞。
吟哦遶樹正百匝,未放零落空殘株。
春風雜花盡明媚,此君風味懸知無。
雨中著子尚不惡,可堪老葉繙蟲書。
王正三五漫佳節,濁酒寒燈且眼前。
無復鼓歌祠太一,真成烽火照甘泉。
疏梅欹雪搖相憶,淡月籠云也自圓。
北極朝廷知不改,起占天步亦茫然。
男兒騖功名,浪起四方志。
轍環百年間,正足消兩髀。
達人坐進此,妙處不容喙。
卷舒周古今,俯仰小天地。
南窗有余清,松菊爽朝氣。
豈獨傲世懷,吾生真可寄。
僦居栽竹暮清幽,縶系其如是楚囚。
髙枕亦成驚枕夢,小窗長作客窗愁。
捫心罪在愚臣戇,肉骨恩歸圣主優。
日有省循千點淚,臨風分付與江流。
筍輿訪古出秋原,山網重重護石田。
水接桃花源上路,人行巫女峽中天。
要令陶冶夸盤谷,何必丹青貌輞川。
寄語能詩何水部,筆端應許見云煙。
眾鳥髙飛云去閑,相看只有敬亭山。
孤標尚想風塵外,佳句長留天地間。
影落金牛撩客恨,手摩玉兔練仙顏。
故山風月非人世,何事騎鯨去不還。
端嚴凈妙,具慈悲相。
廣大智慧,具慈悲心。
菩薩之心,如月在水。
水性無邊,照亦不已。
我同眾生,恭仰相貌。
誓同一切,行菩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