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廓園海棠爛若朝霞,歸有感呈園主人三首 其二
翠袖朱唇日暮時,
紛紛桃李盡無姿。
夜深應夢燒銀燭,
春影婆娑系我思。
翠袖朱唇日暮時,
紛紛桃李盡無姿。
夜深應夢燒銀燭,
春影婆娑系我思。
在日暮時分,那海棠花如同身著翠袖朱唇的美人,周圍紛紛擾擾的桃李花都顯得毫無姿色。夜深時,這海棠或許會夢到像當年唐玄宗命人秉燭賞花那樣的場景,它那在春風中婆娑的花影牽動著我的情思。
翠袖朱唇:形容海棠花嬌艷的姿態,將海棠比作美人。
紛紛桃李:眾多的桃花和李花。
燒銀燭:用唐玄宗召楊貴妃賞海棠,命人秉燭夜游的典故。
婆娑:形容花影舞動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題可知,詩人在虛廓園看到海棠盛開如朝霞般絢爛,由此產生感慨而創作此詩。當時詩人置身于美麗的海棠花景中,被其艷麗所打動,進而抒發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海棠花的美麗。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對比和用典,生動展現海棠風姿。在文學上,體現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敏銳捕捉和細膩表達。
燭影奪明月,鐘聲撞曉云。
瓷盤馀柏子,傾作一爐焚。
瓜分慘禍痛波蘭,猶太非洲一例看。
黃種崛強箸可借,黑奴壓制網難寬。
和戎鑄約金錢涸,滅國新潮鐵血寒。
眼看列強心逐逐,同胞無告盡南冠。
花落花開隔水津,棧梯茆屋總堪鄰。扁舟若不尋歸路,便是武陵深處人。
乞得瓊漿一碗新,沿溪行盡渴生塵。云英只在桃花下,不肯呼來見外人。
籜石文章在,風流天下傳。
即看詩句好,想見老人顛。
繞座飛花雨,成陰蕩碧煙。
禪房春晝靜,香接逆風前。
水國神仙宅,
吾今過此中。
長橋千古月,
不復怨春風。
九河冰泮綠差差,洲渚鳧鹥近不飛。
夾道如云楊柳樹,盡舒春色送人歸。
官船撾鼓夜過半,起視星河盡轉西。
津吏臨流迎下纜,人家兩岸曙鳴雞。
白林山中一句子,大溪為舌日夜說。
路人擾擾如不聞,聚等諸人今始瞥。
橫身溪上略相酬,不住中間徹兩頭。
行人掉臂上頭過,誰信如今有趙州。
落英芳草蝶低飛,
杜宇啼春春欲歸。
今日湖山春又老,
楊花如雪點春衣。
老稚歡呼南北街,
爭看前日令君來。
看花不比玄都觀,
盡是當時手自栽。
凄涼晚色。絲雨和愁織。
夢到楚江行不得,一片濕云空隔。
年時曾憶城東。杏花點點飛紅。
門外憑他寒食,玉闌自有春風。
符不書,藥不采。
起死禁不祥,幸有這個在。
滿院薰風夏日長,人在藕花香世界。
依山傍水總相宜,不說南朝李畫師。
貧也家遺惟此物,痛哉親去已多時。
堂空似覺煙云合,夜靜猶聞風雨悲。
滿幅瀟然雙淚灑,可能更誦蓼莪詩。
魯門一望水如澠,漸遠長安隔五陵。
鉅野旆旌蒼樹出,暮天樓櫓白云升。
鴉歸返照啼高冢,馬飲寒流顧斷冰。
行役驅馳飛錫遠,題書心愧雁門僧。
看君家,崢泓蕭瑟,門庭寂如水。雜花鋪綴。任紫艷紅英,圍繞籬次。
年年步屧隨蜂至。許多花下事。算只有、風前鈴索,知人吟賞意。
今年東吳到詩僧,相逢何況又,落花天氣。禪板靜,相將斗,賦才清綺。
誰知道、百花謝后,還領略、粉香新月底。凝望久、為伊憑暖,闌干紅梵字。
戰國誰能識道真,
故將性善覺生民。
七篇切切言仁義,
功利場中有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