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呂仲仁太仆
玉樹精神異,銀臺物望高。
論文追漢魏,飛筆下劉曹。
國富還堪問,民窮未可勞。
滁陽無限景,山水正滔滔。
玉樹精神異,銀臺物望高。
論文追漢魏,飛筆下劉曹。
國富還堪問,民窮未可勞。
滁陽無限景,山水正滔滔。
你有著如玉樹般超凡的氣質,在朝廷聲望極高。談論文章能追及漢魏風骨,揮筆寫作遠超劉楨、曹植。國家富裕的情況尚可探究,百姓窮困就不可再勞役他們。滁州有無數美景,那里的山水正滔滔奔流。
玉樹:常用來形容人的風姿神采。
銀臺:指朝廷。
物望:眾人的期望,聲望。
論文:談論文章。
劉曹:指劉楨和曹植,二人是建安文學代表人物。
滁陽:今安徽滁州。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推測是友人呂仲仁要前往滁州赴任太仆之職,詩人在送別時所作,表達對友人的贊美與期望。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友人的才華和聲望,同時體現對國家百姓的關注。其特點是情感真摯,以景結情。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送別情誼和對社會的思考。
桃花扇底蟲沙劫。南都喬木傷心色。殘照下西岑。難為瑤草心。
天邊百雁過。金粉江山破。莫污女郎名。江南馮玉瑛。
鏤金鐫石切瑤琨,
深入詩家不二門。
刻畫工夫初亦苦,
終然芒角了無痕。
漫山白白與紅紅
小樹低叢看不供
總道楂花香氣好
就中偏愛玉瓏松
東歸一棹漢陽江,憑吊煙波發郢腔。三戶能消亡國恨,九歌不悟直臣憃。桃花野廟容誰誨,芳草孤洲氣肯降。只有高飛一黃鶴,樓前終古浪聲撞。
月明會泛洞庭艭,采采芙蓉又涉江。烏鵲南飛沈鐵戟,鱖魚西塞釀銀缸。心難爭命秋容瘦,事不如人壯志降。拋卻故園歸未得,一林黃葉舊鐙窗。
名園蹊徑本天成,一覽江山倍有情。
百戰尚思金鼓震,千秋猶作石鐘鳴。
鄱湖水遠孤帆出,廬岳云閒夕照明。
且向坡山樓上望,不須月下小舟行。
國身通一春秋旨,孔思周情世孰知。
不見肩吾與連叔,略從臃腫得支離。
文非喻道難為妙,悟以當仁不讓師。
七圣九皇無限恨,八纮宇定失嬰兒。
佞舌兒女柔,
異教蜩螗喧。
豈能聽蛙黽,
靜枕詩書眠。
高秋覽勝愜幽期,
向曉歸來度古陂。
海上空傳不死藥,
人間祇有放生池。
石留杖履痕猶昔,
水寫笙簧韻未移。
結網垂綸何必問,
蛟龍蝘蜓莫須疑。
城邊小市聚,
煙水淡秋容。
南走蘭亭路,
迢迢云外鐘。
玉堂豈必勝茅齋,
誤得虛名與謗偕。
法吏淬磨真出角,
先生度量莫窺涯。
謗書堪丑毋庸辨,
悶賦雖工未易排。
已設葛幮安菊枕,
投床不覺到無懷。
一日脩一事,王官森如林。
逝矣運甓子,誰哉念分陰。
九野蒼蒼閟太陰,重淵脈脈動天心。庖犧易有千年畫,康節詩存半夜吟。忽向靜中聞虩虩,卻從無處見森森。固知一氣何曾息,秪是天根辯古今。
萬古天開只此時,卻憐春意正如絲。群生已向無中見,一氣還從靜處移。匝地寒風徒凜凜,行天化日漸遲遲。吾心欲說知何似,靜里仍含未動機。
從來陋巷祇顏回,
子悅胡為羨漆開。
端向歲寒觀雅操,
須知冰凌不為災。
客過吾廬,骨董盈車。比淮南、米價何如。珍逾白璧,貴甚明珠。是漢時碑,元時畫,宋時書。
披帷示客,插架充廚。視云林、清閟無殊。包羅一部,鐵網珊瑚。更藕心錢,蕉葉硯,粟紋壺。
溪童相對采椿芽,
指似陽坡說種瓜。
想得近山營馬少,
青林深處有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