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縣察院竹甚美因題于壁
愛此亭亭竹,
清節不隨時。
借問賞音人,
何如王徽之。
愛此亭亭竹,
清節不隨時。
借問賞音人,
何如王徽之。
我喜愛這挺拔直立的竹子,它有著清高的氣節,不隨波逐流。試問那些懂得欣賞的人,我和王徽之相比怎么樣呢?
亭亭:形容竹子挺拔直立的樣子。
清節:清高的氣節。
隨時:隨波逐流,順應時俗。
賞音人:懂得欣賞的人。
王徽之:東晉名士,生性愛竹,曾說‘何可一日無此君’。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在全椒縣察院看到院內竹子很美,由此觸發靈感創作此詩。當時詩人可能身處官場,看到竹子的清節,有感而發,借竹來表達自己不隨波逐流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借竹表達自己的清高氣節。其突出特點是托物言志,以竹自比。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體現了古代文人對竹子品格的推崇和追求。
風雪晴來歲欲除,孤舟晚下意何如。
月當軒色湖平后,
三間茅屋東溪上,歸去生涯竹與書。
左掖初辭近侍班,
馬嘶尋得過街閑。
映鞭柳色微遮水,
此時失意哀吟客,
更覺風流不可攀。
官總蕓香閣署崇,可憐詩句落春風。
偶然侍坐水聲里,不因高寺閑回首,誰識飄飄一寒翁。
玉顏恒自斂,羞出鏡臺前。
早惑陽城客,今悲華錦筵。
從軍人更遠,投喜鵲空傳。
夫婿交河北,迢迢路幾千。
云物如故鄉,山川知異路。
年來未歸客,馬上春色暮。
一尊花下酒,殘日水西樹。
不待管弦終,搖鞭背花去。
良人猶遠戍,耿耿夜閨空。
繡戶流宵月,羅幃坐晚風。
魂飛沙帳北,腸斷玉關中。
尚自無消息,錦衾那得同。
得路逢津更俊才,可憐鞍馬照春來。
殘花幾日小齋閉,相逢少別更堪恨,何必秋風江上臺。
擁褐坐茅簷,春晴喜初日。
微風入桃徑,爽氣歸縹帙。
頻時苦風雪,就景理巾櫛。
樹暖高鳥來,窗閑曙云出。
鄉遙路難越,道蹇時易失。
欲靜又不能,東山負芝術。
郎官何遜最風流,愛月憐山不下樓。
三佐戎旃換朱紱,
休向西齋久閑臥,滿朝傾蓋是依劉。
少年從事霍嫖姚,來自楓林度柳橋。
金管別筵樓灼灼,
獨有故人愁欲死,晚簷疏雨動空瓢。
勾漏先生冰玉然,曾將八石問群仙。
中山暫醉一千日,何須更學鴟夷子,頭白江湖一短船。
九轉丹成最上仙,
青天暖日踏云軒。
春風賀喜無言語,
排比花枝滿杏園。
曉望疏林露滿巾,
碧山秋寺屬閑人。
溪頭盡日看紅葉,
卻笑高僧衣有塵。
莫向花前泣酒杯,
謫仙依舊是仙才。
猶堪與世為祥瑞,
曾到蓬山頂上來。
來時健筆佐嫖姚,
去折槐花度野橋。
誰見尊前此惆悵,
一聲歌盡路迢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