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嘲步謙公韻
北郊笑指峰頭老,鬧遍千峰兩袖書。
但使倚閭無鶴發,何妨托缽向云墟。
食殘自覺?毿易,載酒猶聞剝啄徐。
珍重綵衣休惜我,十年甘作雪中蛆。
北郊笑指峰頭老,鬧遍千峰兩袖書。
但使倚閭無鶴發,何妨托缽向云墟。
食殘自覺?毿易,載酒猶聞剝啄徐。
珍重綵衣休惜我,十年甘作雪中蛆。
在北郊笑著指向那峰頭的老者,在千座山峰間喧鬧,兩袖中滿是書籍。只要家中倚門盼望的父母沒有白發,不妨手持缽盂前往云霧繚繞的山野。吃完食物后自覺毛發稀疏,帶著酒還能聽到緩慢的敲門聲。要珍惜彩衣娛親的時光,不要憐惜我,我甘愿十年像那雪中的蛆蟲一樣堅守。
倚閭:指父母盼望子女歸來。典出《戰國策·齊策六》,王孫賈之母曰:“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女暮出而不還,則吾倚閭而望。”
托缽:僧人化緣。
?毿(sānsān):毛發細長的樣子。
剝啄:象聲詞,指敲門聲。
綵衣:指彩衣娛親,春秋時楚國隱士老萊子事親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斑斕衣,作嬰兒戲。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處于一種遠離塵世、潛心修行或追求學問的狀態,同時又心系家中父母。當時社會或許較為動蕩,詩人以這種方式表達自己對親情和人生的態度。
這首詩主旨圍繞親情與個人追求展開,詩人甘愿為父母安康舍棄一些自我。其特點是意象豐富、用典巧妙,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情感世界和人生選擇。
逐客挑包水榭中,
忽聞乾鵲噪東風。
若非閩嶠安書至,
即是襄州吉語通。
相送瀛洲客,來登海涌峰。巖云騰白虎,池劍躍蒼龍。境勝詩情愜,杯深別思濃。匆匆分袂處,高塔夕陽舂。
天上樓臺海上山,何年移卻在人間。不因此地多清勝,那得游人數往還。望處已添吟詠興,到時頓解別離顏。今朝送客同春去,門外白云千頃閑。
死別已經時,
寢興懷慘凄。
感深召魂夢,
恍惚無端倪。
偉然盛禮服,
垂髫還佩觿。
摩挲問舊疾,
何處逢良醫。
欣喜命儔侶,
徘徊安棗梨。
噌吰風外鐘,
膠角墻下雞。
啟目失處所,
肝腸如刃剸。
前游如夢誰能記。回首空流淚。
朱顏那得似從前。惟有秋光依舊自年年。
天涯縱有知心侶。不解憐卿苦。
夜長人靜酒初醒。萬境蕭條何處訴深情。
明德惟馨,進止回復。裼襲安恭,嚴若惟谷。誠意昭融,群工袂屬。成此祲容,生乎齊肅。
侍立樽前粉黛香,陽臺飛夢到襄王。
使君自有閒情賦,不為司空錯斷腸。
芙蓉帳暖燕雙棲,楊柳風涼鶯語迷。
嬌傍海棠春睡足,娥眉偏向楚宮低。
冰霜磨煉后,忽放幾枝新。
獨立江山暮,能開天地春。
自然空色相,誰與斗精神?
野客閑相對,如逢世外人。
古人重憂勤,憂勤皆壽考。今人貪歡娛,歡娛多折夭。
延陵有封翁,齒德為國寶。年逾洛水英,貌比商山皓。詩書課子孫,田園足蔬稻。福壽有如斯,梓桑都壓倒。
誰知駒犢年,馳驅無暮蚤。迨乎煙塵生,栩棘集羽鴇。施舍及存亡,誠求還赤保。抱此饑溺心,鄉閭忘旱澇。
天道每好還,報施爭遲早。燕山竇禹鈞,陰德回蒼昊。磨鍊出精神,勝食安期棗。從古晚晴佳,夕陽無限好。
甘菊縫為枕,
疏梅畫作屏。
改詩眠未穩,
聞雪醉初醒。
熙春堂下花無數。紅紫映、桃溪路。蝶往蜂來知幾許。翠筠亭外,綠楊堤畔,時聽嬌鶯語。
綺筵羅列開樽俎。況總是、神仙侶。競舉笙歌持玉醑。介公眉壽,年年此日,常與花為主。
聞風足使鄙夫寬,
家世言詩自杏壇。
萬卷古書侔藏室,
十年深谷隱王官。
大材益厚楩楠植,
至寶終垂琬琰刊。
愧我老衰已無力,
青云中道鎩飛翰。
錦漲青瓈踏已穿,
中江遺下紫金蓮。
若非著腳從來穩,
禁得風濤幾夜顛。
綺疏面面拓云藍,
吹徹銀笙酒半酣。
傾國名花春第一,
新年眉月夜初三。
吉金鑄鏡鐫心語,
暖玉敲枰試手談。
爛熳東風桃杏嫁,
滿天紅雨夢江南。
赫赫紅輪上大空,
搖天海綠化為虹。
從今要約黃人捧,
此是扶桑東海東。
河邊老椐樹,巑岏古墻外。時當五六月,密葉張青蓋。
蒙叢罩晚煙,蒼翠分朝靄。蘋末青風生,悠然發天籟。
時鳥藏其間,群飛羽翙翙。圓吭哢晴陽,綿蠻出翳薈。
最喜納涼時,長空凈埃壒。新蟾瞪纖目,馀霞抹紅帶。屋角望熊彪,此意堪入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