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送卞蘇溪歸敘州
歸去來兮,羨公高致,栗里堪齊。
記繡斧行邊,風生貴竹,青油開府,月朗雕題。
黑發功名,丹心事業,卿棘公槐行可躋。
問何事,急流勇退,力挽難稽。
公言某豈棲棲。奔走紅塵早歲迷。
況夜鶴帳中,滇云直北,春鵑花底,蜀日平西。
布襪青鞋,水邊林下,尋壑經丘一杖藜。
喜吾鄉,散仙多侶,勝日招攜。
歸去來兮,羨公高致,栗里堪齊。
記繡斧行邊,風生貴竹,青油開府,月朗雕題。
黑發功名,丹心事業,卿棘公槐行可躋。
問何事,急流勇退,力挽難稽。
公言某豈棲棲。奔走紅塵早歲迷。
況夜鶴帳中,滇云直北,春鵑花底,蜀日平西。
布襪青鞋,水邊林下,尋壑經丘一杖藜。
喜吾鄉,散仙多侶,勝日招攜。
回去吧!羨慕您高尚的情致,能和隱居的陶淵明相比。記得您持繡斧巡視邊疆,在貴州一帶聲名遠揚;開設幕府,月光灑在有文身習俗的地區。您年輕時就建立功名,懷著赤誠之心成就事業,本可位列公卿。想問您為何急流勇退,難以挽留。您說自己哪會忙忙碌碌,早年在塵世中奔波迷失。況且在帳中能看到滇云直向北方,春鵑花叢下,蜀地夕陽西下。您穿著布襪草鞋,在水邊林下,拄著拐杖探尋溝壑山丘。我很高興故鄉有很多像您這樣的散仙,能在好日子里相互邀約游玩。
歸去來兮:出自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表示歸隱之意。
栗里:陶淵明曾隱居栗里,這里用來比喻卞蘇溪的高致。
繡斧:皇帝特派的執法大臣所持的斧,這里指卞蘇溪奉命巡視。
貴竹:今貴州貴陽。
青油開府:指開設幕府。
雕題:指西南少數民族,因其有在額頭上刺花紋的習俗。
卿棘公槐:指三公九卿的高位。
棲棲:忙碌不安的樣子。
布襪青鞋:指平民的穿著,象征隱居生活。
杖藜:拄著藜杖。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詞的內容推測,卞蘇溪在仕途上取得一定成就后選擇急流勇退回歸敘州。作者可能與卞蘇溪相識,在其歸隱時作此詞相送,表達對他的贊賞和對故鄉相聚的期待。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人們對歸隱生活有一定的向往。
這首詞主旨是送別卞蘇溪歸隱。突出特點是將卞蘇溪的仕途與歸隱生活對比描寫,展現其不同階段的狀態。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歸隱文化的推崇和對友情的珍視。
窮奇投有北,
鴻鵠止丘隅。
我已魑魅御,
君方燕雀俱。
道應無蒂芥,
學要盡工夫。
莫斬猿狙杙,
明堂待棟桴。
平津善牧豕,佽飛能斬蛟。
終藉一汲黯,淮南解兵交。
楊子有直氣,未忍死草茅。
引之入漢朝,誰為續弦膠。
遙知謝法曹,詩句多夏景。
聞道學書勤,墨池方一頃。
大字苦未遒,小字逼智永。
我有何郎樽,清江醞玉餠。
還書及斗數,與君酌楠癭。
能來問疾好音傳,
蹇步昏花當日痊。
烹鯉得書增目力,
呼兒扶立候門前。
游談取重慙犀首,
居物多贏昧計然。
惟有交親等金石,
白頭忘義復忘年。
衡門低首過,環堵容膝坐。
四旁無給侍,百衲自纏裹。
論事直如弦,觀書曲肱臥。
饑來或乞食,有道無不可。
王侯須若緣坡竹,哦詩清風起空谷。
古田小紙惠我百,信知溪翁能解玉。
鳴踸千杵動秋山,裹糧萬里來輦轂。
儒林丈人有蘇公,相如子云再生蜀。
往時翰墨頗橫流,此公歸來有邊幅。
小楷多傳樂毅論,高詞欲奏云門曲。
不持去掃蘇公門,乃令小人今拜辱。
去騷甚遠文氣卑,畫虎不成書勢俗。
董狐南史一筆無,誤掌殺青司記錄。
雖然此中有公議,或辱五鼎榮半菽。
愿公進德使見書,不敢求公米千斛。
云橫疑有路,
天遠欲無門。
信矣江山美,
懷哉譴逐魂。
長波空??記,
佳句洗眵昏。
誰奈離愁得,
村醪或可尊。
廚人清曉獻瓊糜,
正是相如酒渴時。
能解饑寒勝湯餠,
略無風味笑蹲鴟。
打窗急雨知然鼎,
亂眼晴云看上匙。
已覺塵生雙井椀,
濁醪從此不須持。
膏火煎熬無妄災,
就陰息跡信明哉。
功名富貴兩蝸角,
險阻艱難一酒杯。
百體觀來身是幻,
萬夫爭處首先回。
胸中元有不病者,
記得陶潛歸去來。
山光掃黛水挼藍,
聞說樽前愜笑談。
伯氏清修如舅氏,
濟南蕭灑似江南。
屢陪風月干吟筆,
不解笙簧醉舞衫。
只恐使君乘傳去,
拾遺今日是前銜。
松柏生澗壑,
坐閱草木秋。
金石在波中,
仰看萬物流。
抗臟自抗臟,
伊優自伊優。
但觀百歲后,
傳者非公侯。
閱世行將老斲輪,那能不朽見仍云。
歲中日月又除盡,圣處工夫無半分。
秋水寒沙魚得計,南山濃霧豹成文。
古心自有著鞭地,尺璧分陰未當勤。
暑逐池蓮盡,寒隨塞雁來。
衣裘雖得暖,狐貉正相哀。
僧汲轆轤曉,車鳴關鎖開。
不因朝鼓起,來帙亂書堆。
漢規群玉府,
東觀近宸居。
詔許無雙士,
來觀未見書。
皇文開萬卷,
家學陋三余。
竹帛森延閣,
星辰繞直廬。
諸生起孤賤,
天子自吹噓。
愿以多聞力,
論思補帝裾。
曩誰筑孤亭,勝日有感遇。
永懷劉隨州,因榜白云句。
遺老不能談,歲月忽成屢。
綠陰斤斧盡,華屋風雨仆。
吳侯七閩英,宰縣有真趣。
弦歌解民慍,根節去吏蠹。
材收佛宮余,工有子來助。
廈成燕雀賀,水滿鳧雁翥。
四海名士來,一笑佳客聚。
云興碧山留,云散清江去。
斯須成蒼狗,皆道不如故。
至人觀萬物,誰有安立處。
寄語吳令君,但遣糟床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