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郭右曹
閱世行將老斲輪,那能不朽見仍云。
歲中日月又除盡,圣處工夫無半分。
秋水寒沙魚得計,南山濃霧豹成文。
古心自有著鞭地,尺璧分陰未當勤。
閱世行將老斲輪,那能不朽見仍云。
歲中日月又除盡,圣處工夫無半分。
秋水寒沙魚得計,南山濃霧豹成文。
古心自有著鞭地,尺璧分陰未當勤。
經歷世事即將如老匠斲輪般純熟,哪能成就不朽之業,只見如云煙過眼。一年的日月又將結束,在圣人之道上的功夫卻無半點長進。秋水冷沙中魚兒正得其所,南山濃霧里豹子隱現斑紋。古雅的心境自有努力之處,珍惜每寸光陰也算不得太勤。
斲輪:出自《莊子·天道》,指技藝純熟的老工匠,此處喻指經歷世事的老者。
不朽:典出《左傳》“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指永恒的成就。
仍云:如白云般虛幻,喻指難以捉摸的世事。
圣處:指圣人之道或學問修養的境界。
豹成文:典出《列女傳》,豹隱于霧中保護斑紋,喻指隱德自守。
尺璧分陰:典出《淮南子》“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指珍惜時間。
此詩為作者與友人郭右曹的唱和之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結合“閱世行將老”等句,推測作于晚年,時作者歷經世事,通過和詩表達對人生、修養的反思與自勵。
全詩以“閱世”起筆,由時光流逝引出對學問未精的自省,再借“魚得計”“豹成文”等自然意象轉寫自守與進取,最終以“尺璧分陰”自勉。語言含蓄而內蘊深厚,體現了作者對人生境界的深刻思考。
望郎身寄鬼門西,郎去頻年望欲迷。心膽已無云雨夢,手中黃口尚提攜。
風雪戎衣度少年。轉司庠序艷陽天。今日撫孫逗一笑。歡跳。爺爺為啥肯偷閑。不教素琴空掛壁。留意。金刀磨礪細攻堅。雨露難忘延水漲。向往。長征新路躍蹁躚。
苦雨初聞喚婦鳩,紅妝滿院木蕖秋。樽前不記崔思立,應在諸山最上頭。
夙齡慕名山,心常戀仙闕。及此釋塵鞅,清秋駕言發。沿溪行必盡,陟嶺力務竭。飛泉既洶涌,連峰復嵂崒。槎枒石門邃,欹側苔徑滑。花明逢洞口,木落見山骨。谷靜猿嘯悲,云深飛鳥沒。優哉山水都,信矣仙靈窟。餐彼嶺上霞,弄此松下月。靈襟日瀟灑,坐見生綠發。寄謝賞心人,毋令蕙草歇。
七歲入小學,十五學時文。二十學業成,隨計入咸秦。秦中多貴游,幾與書生親。年年抱關吏,空笑西來頻。在昔學語初,父兄已卜鄰。跛鱉不量力,強欲緣青云。四十有牧豕,五十有負薪。寂寥抱玉獻,賤薄倡優陳。青衫亦區區,何時畫麒麟。遇合僅一二,饑寒幾何人。誰留章甫冠,萬古徒悲辛。
云壑有仙儒,同居不同道。相與共寒暄,何勞問修夭。
東官知己未凋零,五十如君發尚青。相勸金膏營服食,更持香盞事沉冥。多年天醉忘鶉首,兩度人歡見彗星。玉蝶梅開誰忍負,新詩頻與寫芳馨。
高齋何沉沉,君王養淵默。征姿卻鄭袖,選藻疏唐勒。峴山不自高,漢水何知益。極目平楚遙,油然被膏澤。乃知大王風,來自君子德。
客子離家半月程,風沙引起憶家情。河中鯉魚不得覓,尺素何由寄北京。
端拱勞清問,誰當萬里城。戎威驕假道,漢將大徵兵。抗疏多新進,運籌屬老成。禁中頻拊髀,頗牧昔時名。
披鞍跨馬出梅關,嶺表馳驅第一山。四顧關河吳會杳,幾朝人物笑談間。兵書一篋誰堪授,寶劍雙懸我自閑。此日揮鞭朝北去,他年應道弁繻還。
日出天氣清,山中悵幽獨。登高一眺望,風物凄以肅。流水映郊扉,炊煙散林屋。秋原一何曠,薄陰翳叢竹。時聞鳥雀喧,因念禾黍熟。悠悠沮溺心,千載猶在目。
棋局聲高書夢闌,人間何處更商顏。風薰四壁鳥聲碎,花落中庭蝶影閑。玉剪差池簾幕燕,翠屏濃澹畫圖山。詩成一笑乾坤老,萬事無心自掩關。
四十年來勞夢想,一杯今始識真容。沿流莫遏窮源興,老我堪尋若個峰。仙子跡深山間寂,棹歌聲斷翠蒙茸。懷賢適任搜求責,祇恐虛巖有臥龍。
香爐不鑄石陶甄,鼻不聞香眼見煙。上有文殊師利塔,好將一瓣此中燃。